作為大眾投資理財方式之一的股票投資,已經得到廣大投資者的認可,投資股票市場也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投資者都想在股市中掙大錢,但作為一種投資,有賺就必然有賠,而且賠錢的比例往往比較大。也許有的投資者認為,股市里賺錢無非是低買高賣,然后重復操作,就可以不斷獲利。這話似乎很有道理,也很正確。然而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很多時候往往買的不是低點卻賣在了低點;該賣的時候沒賣,該買的時候沒買。
造成投資失誤的原因就是投資者不知道如何把握買點和賣點。也就是說,投資者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要在什么時候買,在什么時候賣,更沒有一個合理的止損和止盈計劃,這在股市中是非常危險的。我們除了要關注賬面上那些時刻變化的數字,更重要的是要關注隨時到來的風險與機遇,也就是關注買點和賣點的提示信號,只有這樣,才能在股市中做到游刃有余,張弛有度,實現穩定的獲利。
“線上陰線買,線下陽線拋”:“線”是指什么。“線”就是重要的壓力或者支撐線,也可以是均線
一、股價受到均線支撐
眾所周知,移動平均線對股價有一定的支撐作用,因此當股價從上向下跌落到移動平均線附近時,往往不會輕而易舉地向下突破均線,只要股價不能向下突破,而受到均線的支撐開始轉入向上的行情時,投資者就可以買入股票。

如圖1-1所示為生意寶周K線圖。股價從8.31元開始上行,20周期移動平均線也相繼調頭向上運行。成交量伴隨著股價的上升也逐漸增大,說明多頭有能力穩步地向上推升股價。在圖中標注的位置,股價曾經向下跌落,K線圖上出現了一根大陰線,但是股價并沒有跌破20日移動平均線,受到了均線的有力支撐而繼續上行。不僅如此,20周期移動平均線始終保持向上運行的方向,絲毫沒有調頭向下的跡象,因此股民可以在此時放心大膽地購買股票。

如圖1-2所示為雙良節能日K線圖。圖中的K線時間周期為日,這主要體現中短期走勢,而圖中選用的移動平均線周期為120日,因此又兼顧了長期走勢行情。股價從3.87元開始上漲,這時中途出現了明顯的回調行情,在回調時成交量明顯萎縮,這也意味著股價并沒有開始反轉。當股價運行到圖中橢圓形標注的位置時,受到120日移動平均線的支撐而開始繼續上揚,而且在此時成交量再次增大,說明多頭將繼續推升股價,因此這是市場給投資者的一個買入時機。
二、股價反彈受阻于移動平均線
移動平均線對股價有一定的支撐作用,但當股價從下向上運行,觸及移動平均線附近時,移動平均線對股價也會產生一定的阻力作用。因此如果股價觸及移動平均線而未能繼續向上運行,就是投資者良好的賣出時機。

如圖2-1所示為龍頭股份60分鐘K線圖。該走勢圖選用的時間周期為小時,因此更加側重分析短期走勢,但是為了更好地兼顧中期走勢,因此圖中選用了60周期移動平均線。股價從6元左右的價位開始向上反彈時,觸及60日移動平均線,就是圖中標注的位置。移動平均線在此處也給了股價強大的壓制作用,結束了股價短期的反彈走勢。盡管成交量在此時出現明顯的增大,但是依然沒有突破均線的壓制,因此投資者應該在此時獲利出場,并且繼續等待不能過早入場。

如圖2-2所示為貴州茅臺周K線圖,圖中的移動平均線的時間周期為20周,代表中期移動平均線。從圖中可以看出,股價在下跌過程中出現了短暫的反彈行情,但是每次股價反彈到20周移動平均線時,都沒能成功上穿,而且每次反彈時成交量也沒有明顯增大,這也印證了股價將繼續向下運行的推斷。
支撐或阻擋區域的重要程度可以由以下幾個方面來決定:市場在該區域所經歷的時間、區域內的交易量以及該區域產生的時間距當前的遠近、該區域之前價格的漲跌程度等等。
(1)價格在某個支撐或阻擋區逗留的時間越長,該區域就越重要。比方說,如果價格在上升之前,在一個“支撐區域”徘徊了三個月,那么這個支撐或阻擋水平就比價格僅逗留了三天的一個支撐或阻擋水平重要。
(2)交易量是衡量支撐和阻擋區域重要程度的另一依據。如果支撐或阻擋區域在形成的過程中伴隨著高額的交易量,就意味著此處有大量的換手,大量的市場參與者在此處擁有“既得利益”,相應地,此處的支撐或阻擋水平就比交易平淡之處的水平來得重要。
(3)交易活動發生的時間越近,對當前市場發生影響的潛力越大。一兩個月前發生的交易活動當然比一兩年前發生的交易活動更有影響力,但后者絕不會失掉其所有的勢能。事實上,如果一個阻擋區曾遭到進攻——如果價格反彈上去,撞擊阻擋后再回撤——阻擋的一部分能量明顯被消耗掉了,因而下一個上漲運動中,在阻擋水平處可吸收的股票會變少,遇到的阻力會變小。
(4)大體上,距離越長,阻力越大。在上升趨勢中,形成阻擋前的漲幅越大,波峰的阻擋力度越強;而在下降趨勢中,跌幅越大,波谷形成的阻擋越強。
同時,支撐線和壓力線相互將的轉化主要受到市場中投資者心理波動情況的影響,因此分析投資者在股價漲跌時的心理變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支撐和阻擋被突破時,二者相互間的轉化關系。運用經濟學中簡化模型的思想,我們可以將市場視為由多頭、空頭和旁觀者三種人共同組成的博弈局面。其中,旁觀者又可分為持股者和持幣者。
當股價突破支撐線向下移動時,在該支撐區買入的多頭和沒有買入的或賣出的空頭都預料到了股價繼續下跌的趨勢,于是產生了拋出股票逃離目前市場的想法。因此一旦股價有些回升,尚未到達原來的支撐位,就會有一批股票被拋出,將股價壓低,此時之前的支撐線開始扮演壓力線的角色。
因為支撐線與阻力線均形成于成交密集區,所以同一成交密集區既是行情由下向上攀升的阻力區,又是行情由上向下滑落的支撐區。當成交密集區被突破,在行情上升過程中,一般伴隨有高換手率,阻力線變換為支撐線;若有特大利多消息刺激,成交密集區被輕易突破,即驟然跳空,那么獲利回吐壓力增大,繼續上行將面臨考驗,多頭態勢往往前功盡棄。在行情下降過程中,換手率一般不明顯增大,—旦有效突破,則支撐線變換為阻力線。
所以,每個投資者都可以有自己獨立的有效穿越標準,但是不論標準是什么,僅僅當市場從支撐和阻擋線上穿越得足夠遠,以至于讓市場參與者確信自己判斷正確的情況下,兩者才能互換角色,并且當市場穿越得越遠時,人們便越信服自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