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京東618媒體開放日活動上,京東公布2021年“京東618,18周年慶”銷售數據:從6月1日0點到6月18日14點04分,京東618累計下單金額已超3056億元。火爆的數據,火熱的消費,共同為這個京東618繪出鮮明的脈絡——為用戶提供極致體驗、幫助合作伙伴強勁增長、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消費熱情的背后正是國民消費升級的體現。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品質消費趨勢明顯,其中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高品質的農產品表現出更高的期待。18號開場1小時,生鮮整體成交額同比增長達70%,在京東購買生鮮產品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用戶的選擇。
6月18日,京東零售集團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生鮮業務部總經理葉威就分享了今年京東618期間生鮮品類的幾個消費變化。
618透析三大消費趨勢:快手菜成新寵,國產走向高端,地標農貨受追捧
首先是快手菜正在成為“網紅新寵”。隨著在一二線城市打拼的年輕人生活節奏越來越來快,工作的忙碌讓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自己動手做飯,快手菜成為年輕人的囤貨首選,為他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數據顯示今年618期間,京東生鮮快手菜整體成交額同比增長達101%。
此外,國產農產品也順應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走向高端化。葉威介紹,作為京東生鮮針對農產品建立的標準化、高品質的自有品牌“京覓”,在今年京東618期間,銷售同比去年增長了900%;與日本和牛保持同樣一致飼養方式的國產龍江和牛,以及這兩年備受消費者喜愛的陽光玫瑰葡萄,在今年京東618的銷售同比分別增長了180%和67%。還有超高端的國產雞蛋——號稱農產品中的“愛馬仕”的單枚價值4元的OMEGA雞蛋,和一斤就要200元的樟樹港辣椒,雖然單價昂貴,依然獲得用戶青睞,銷售數據同樣亮眼,二者銷量同比分別增長了600%及500%。
在追求品質的同時,生鮮消費者也表現出對特色地標蔬菜的格外偏愛。據京東統計,618期間洪湖藕帶銷售同比增長145%,海南澄邁橋頭地瓜銷售同比增長112%。隨著越來越多的特色地標蔬菜走出去,不僅幫助外出打拼的人們找回了記憶中家鄉的味道,還讓越來越多的人記起了小時候的“好味道”。
趨勢重構品質消費,京東助推生鮮農產品上行可持續發展
正如數據所展現,無論是洪湖藕帶等地標特色農貨,還是云南彌勒陽光玫瑰等國產高端農產品,新源頭產地的重要性正在逐漸升高,消費者在選購農產品時往往會將蔬果的產地作為衡量標準之一。一直以來,京東生鮮正把握消費者對源頭好物的需求,以趨勢重構生鮮的品質消費,致力于源頭挖掘地標好物,釋放農產品的地域價值,最終加速整個產業帶集群式發展。
大連海參、寧夏鹽池灘羊肉、文昌雞……這些如雷貫耳的地標農產,已經形成品牌化認知,但市場卻魚龍混雜,品質參差不齊。對此,京東生鮮聯合當地政府,共同推動行業標準落地,對地標性農產品形成有力保護。例如,京東生鮮與大連海參商會及7家大連品牌海產企業,聯合發布了京東生鮮大連海參產品標準,推動大連海參產業在電商化、數字化、品牌化方面實現高質量發展。
而對于尚未建立地標性認知的農產品,如今年京東生鮮618發力主推的新疆輪臺小白杏、湖北松滋雞等,京東生鮮通過聯動政企資源,品牌聯合推廣,并攜手京東物流打通“最后一公里”基礎設施,幫助農產品提升影響力,積累用戶口碑,走入更廣闊的市場。
今年618期間,京東生鮮產業帶商品整體成交額同比增長201%。亮眼的數據背后,是京東投入大量的扶持資源,為農村經濟振興積蓄動力。今年,京東超市還與國內七大重點產業帶政府達成“星火計劃”產業帶戰略合作,通過產地農業品牌化、產業基地集群化、農產品流通大中臺戰略三大“組合拳”,打造亮眼的產區品牌、地標產品,實現產業帶集群式數字化發展。
至此,京東正在不遺余力地推動高質量農產品上行,正幫助越來越多的農戶更加有效地對接市場需求,為全國消費者持續提供各地的優質農產品。通過京東,消費者享用更多高質量農產品的同時,“好價”帶來了更好的收入,單位面積的產出效益更高,農戶增收真正落到了實處,形成了“質量越高-消費者越滿意-農戶收益越高-改善生產-提供更多高質量農產品”的正向循環,從而有力支持農村農業產業興旺,助力鄉村振興和消費升級。
今年京東618即將告一段落,但京東生鮮在帶領農產品發展及產業帶建設的腳步不會停下,未來,京東生鮮還將幫助更多中國農戶,致力于源頭好物的體系化運作,攜手品牌共同打造領先行業的生鮮供應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