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停泊的港灣,是溫暖的依靠。無論我們早出晚歸,或是差旅遠行,有家在心才會安。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家也會影響一個人的運勢。現在我們房子在構造裝修的時候,也都特別注重家居風水。那這到底是不是迷信呢?實際上是基于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科學依據的。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就是一個重視住宅文化的民族,我們講究“天地人合”,只有平衡陰陽、藏風納氣,才能聚集運勢、家道興旺!因此古人有這樣一句話:“進門見三物,家敗財散空”,就讓我們來看看千古流傳下來的經驗吧!
首先我們來說說傳統住宅的“三要”。“三要”就是三個最重要的房屋基礎設施為“門”“主”“灶”。“門”包括大門、偏門和后門,是接納外來“生氣”的重要氣口,古人對門的講究有很多,就比如只有嫡福晉才能從大門迎娶進家,側福晉等妾室就只能從偏門入府。“主”就是住宅的中心,例如今天的客廳,主要是收納“地氣”的中樞建筑。“灶”就是我們熟知的廚房,古人往往會灶頭上面會供灶神,讓家神保佑家族興旺,世代衣食無憂。
既然大門是藏風納氣的中心,古人所說的進門不能見的三物又是哪三物呢?
古人講究氣運入家門,若將鏡子正對著大門,就會將氣運反射,阻礙氣運流通。在現代生活中,我們也會注意到鏡子的擺放位置。最明顯的就是我們不會將鏡子對著床頭,還有的人會習慣在每次使用后將鏡子倒扣在桌面上。
這些不僅僅講究的是風水運勢,而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將鏡子對著大門,中午開門回家,容易被鏡子反射的強光刺激到眼睛。若是將鏡面朝上放置在桌子上,也會受到同樣的影響。
一開門看到鏡中反射的人像,會下意識感覺家里有人而受到驚嚇,不把鏡子對著床頭也是同樣的道理。
但是鏡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物品,出門前整理儀容儀表,從頭到腳觀察一下是否得體。最佳的方式就是將鏡子內嵌于柜中,不會單獨占據空間,也不會在平時被鏡子的反射作用所影響。
古時候的灶房和今天的廚房是略有不同的,以前是人們的居住環境是由村落到住宅,而現在是小區到住宅樓,已經很少會出現灶臺正對著屋門的情況了。那么古代為什么說灶臺、灶房不能正對著大門呢?
古人云:“食者,祿也”。民以食為天,古人講究大門有流通之意,那么通過灶臺勞作產生的食物是一家生活之根本,若是基本的家底都流失出去,這個家也會日漸衰敗。五行中有火克金之說,灶臺是需要經常生火的,那金財遇火則止,是不好的寓意,所以灶臺不能正對著大門。
事實上將灶臺對著大門除了風水五行之說外,還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將灶臺正對著大門,在生火做飯的時候容易發生危險。從大門吹進來的空氣會讓灶房燒柴產生的煙氣不宜消散,并會吹開四散到內室中,使得整個院落都會經常彌漫煙味,影響日常生活。
再者就是講究美觀,古代的民居建筑是有嚴格的“對稱”觀念的,強調以門為中心軸向四方展開。為了體現井井有條的布局,往往會在大門處建造一塊影壁,對屋內進行一個簡單的遮擋,一是家財不外流,二是通過影壁的壁畫可以震懾霉運,只有鴻運可以進入家中。
現代的屏風與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很多現代建筑中,也會用屏風對廚房餐廳做簡單的隔離裝飾。
現在我們看一個人家里干不干凈,看衛生間就知道了。衛生間的干凈程度直接影響我們對整個房屋的印象。
廁所一直代表著污穢之處,在整個宅院的結構布局中,廁所的位置就非常重要。住宅中央屬于太極位,五行屬土,廁所五行屬水,土克水是為不吉。從廁所中出來的水氣也是骯臟之氣,若對著大門,順著氣流都住宅的各個方位,也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為什么現在很多人都想要衛生間有窗的原因。
古人也很注重陰陽調和,并且更多的希望家中陽氣稍強于陰氣。而廁所則是陰氣最重的地方,更不可能會對著大門。
有句老話叫:“流水財留不住”。廁所正對著入戶門,形成了“上水”直通“下水”的格局,整體上是為“散財”之意,不利于家中留財。基于美觀更不用說,進門的第一印象決定了對整個屋子的印象,也就不會將廁所建造在正對大門的地方。
在現代家居構造上,也暗含著很多風水理論。比如廁所廚房不能相鄰,即水火不相容,容易造成家庭不和;盡量不采用鏤空天花板,以平整最好,否則會影響運氣,事業不順。
房屋中的桌椅、板凳、箱柜的建筑材料大多是木材,那么就需要瓷器、青銅器等擺件與之相得益彰。因為木材屬陽,而銅器等屬陰,有陰陽相調的作用。家中擺放花瓶、聚寶瓶也有“平安聚寶”之意。有的人家也會拜訪玉白菜、金錢豹等器物,無不是繼承了中國傳統的風水信仰。
住宅文化是古人對天地自然觀察實踐匯聚而成的精華,也是古人對居室建設及社會生活的經驗總結。雖然,這其中不泛迷信糟粕,但是千年流傳下來的觀念,不盡然是不可取的。
它不僅幫助人們理解陰陽和諧,而且幫助后人在房屋構造上面少走彎路,注重居住環境的選擇和保護。時下,我們在追求摩天大樓的“高大氣派”的同時,也要注意居室的空間比例,不要一味追求高層的時尚而忽視了整體的協調性。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