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的每一代芯片都落地有聲。”6月11日,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在2021第十三屆中國汽車藍皮書峰會上表示。這樣的話語從“技術男”余凱的口中說出,多少顯得有些浪漫。
成立六年來,地平線面向智能汽車產業推出了中國首款車規級AI芯片征程2、高效能車規級AI芯片征程3等多款產品。
前期的研發過程自然是充滿艱辛,但這些地平線鮮少對外訴說,反而是用一系列量產產品證明自身能力。過去一年,地平線的征程2和征程3芯片先后搭載在UNI-T和2021款理想ONE上,實現量產。前者上市后連續數月銷量破萬,后者是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的主銷車型,還未正式交付時就已經引發業內關注。
兩款芯片之所以備受矚目,不只是因為其良好的性能,對一家人工智能芯片初創企業而言,背后的快速交付能力更是引發外界關注的核心。
據了解,從2019年8月發布到2020年6月量產上車,征程2只用了10個月的時間,而到了征程3,地平線將這個過程進一步縮短到了8個月。2020年9月的北京車展上,地平線發布征程3,次年5月便實現量產上車。
在芯片熱潮之下,誰能夠更快實現規模化量產,就能在窗口期關閉之前穩占頭部地位。事實上,目前已公布搭載地平線征程芯片的車型一共有十款,除了上述兩款之外,還包括長安UNI-K、智己汽車、廣汽埃安AION Y、東風嵐圖FREE等多款中高端車型。
對于產品快速量產的秘籍,余凱用“多快好省”四字箴言總結概括,這也是地平線征程芯片及產品解決方案的核心競爭力。
構建中央計算架構時代的AI中臺
在現場,余凱說起創立地平線的初衷——2013年研發自動駕駛時,余凱的工作是將算法部署在汽車電腦內,使汽車能夠在復雜場景中完成感知、決策等動作。
“但打開汽車后備箱,你會發現各種線亂糟糟結成一塊,車輛行駛20分鐘就要找地方散熱。”他回憶道,“就感覺軟件算法和整車之間有一個東西是缺失的。”
余凱口中“缺失的東西”正是芯片。身為從業者,那時的他隱隱感到智能汽車時代呼之欲出,在他看來,芯片之于智能汽車,就如同發動機之于燃油車。
回顧燃油車時代,發動機將石油燃料轉化為動力以驅動汽車行駛,余凱認為,新時代下,數據將變為新的能源,“數據能完成精準決策、精準的用戶服務,這就是新時代的算力。”
地平線因此成立,專注研發邊緣AI芯片。在余凱的構想里,地平線要成為一家AI平臺公司,業務不僅局限于自動駕駛,還會涉及智慧城市、智慧商業等多方面。如此定位使地平線能夠站在更高的視角看待和應對這個行業的發展變化。
當傳統的E/E構架從分布式走向集中式時,就意味著此前汽車軟件和硬件的關系已經不適用于未來智能汽車發展。傳統架構下,AI計算分為智能駕駛和座艙IVI兩部分,其中,座艙IVI還包含HMI。而當前的計算集中化帶來域控制的新概念,智能汽車開始有駕駛域和座艙域的區分,智能HMI也開始獨立于傳統IVI而存在。
地平線的征程2和征程3便是在此背景下誕生的。征程2能夠同時實現智能座艙和ADAS相關功能,搭載這顆芯片的長安UNI-K,不僅能解放駕駛員雙手,還能進行為乘客提供隔空手勢交互等功能。這種智能化功能的加持下,UNI-K上市后便表現亮眼,3月份的訂單接近萬輛。
而著眼于未來,余凱始終認為,駕駛域和座艙域將走向以神經網絡計算、數據驅動為代表的軟件2.0時代,其終局為中央計算機。“不僅是智能駕駛,還有所有的整車車身、道路環境、人機交互等數據,都要放在一起。”
這正是地平線想要打造的整車AI中臺。這個創立之初就確定的戰略定位,使地平線在推出每一代產品時都頗有節奏感。“每年發布一代芯片,一年之后一定整車量產。”余凱總結道。
在征程3成功量產裝車后,地平線的下一代產品征程5和征程6也即將面世。
打破算力迷思,著眼真實AI性能
上個月,征程5系列芯片宣布一次性流片成功。“這個是面向中央計算,并且把感知就是人機交互跟智能駕駛結合在一個芯片平臺上面去做計算,體現我們走向AI中臺這樣的戰略趨勢的判斷。”余凱表示。
據了解,征程5是地平線面向L4高等級自動駕駛推出的第三代車規級產品,人工智能算力達96TOPS,支持16路攝像頭感知計算,被視為自動駕駛芯片領域劃時代的產品。隨著征程5的推出,地平線也將成為業界唯一一家從L2到L4全場景覆蓋的整車智能芯片方案提供商。
余凱直言,征程5是地平線團隊目前遇到的挑戰性和復雜度最高的新品,但卻提前實現了流片,這給了團隊很大的信心。他透露,地平線為征程5流片做好了150個小時測試的準備,但其實只用了15個小時就全部通過。
十倍效率的背后離不開地平線團隊的努力。余凱特意提到了團隊的視覺算法能力,“無論是imageNet還是KITTI還是Waymo自動駕駛算法大賽,這些大賽里拿第一名的中國人都來自地平線團隊。”
實際上,余凱本人就深耕于計算機視覺和圖像識別領域,他曾在CVPR、IEEE等國際學術平臺上發表多篇論文,也曾帶領團隊獲得過ImageNet圖像識別評測第一名。地平線聯合創始人黃暢開發的人臉檢測技術,已經占領了80%的數碼相機市場。
這樣的團隊加持下,地平線構建了較強的軟件能力,進而實現芯片的快速量產上車。
余凱表示,地平線并不單純追求物理算力,而更看中深度神經網絡算法在芯片上的計算效率,即FPS(Frames Per Second)。“這是最真實的AI效能,同等FPS下,地平線的功耗只有英偉達的幾分之一。”他透露道。
余凱認為,衡量芯片本身有沒有價值,在于軟件在芯片之上是不是能夠充分的去施展軟件的魅力。而為了達到這一點,地平線在成立初期就格外強調開放的軟件生態。余凱表示,應該充分給予主機廠產品定義能力,讓他們面向用戶定制化開發真正有價值的產品和體驗。
在這過程中,地平線作為本土企業的優勢也逐漸凸顯。其不僅針對中國特色場景增加產品功能,也能為合作伙伴提供快速的響應服務。余凱戲稱:“我和長城汽車說,我們是世界上離你距離最近的芯片公司,也和比亞迪說,我們是世界上離你距離最近的自動駕駛芯片公司,雖然他們一個在河北、一個在廣東。”
在2021款理想ONE發布會上,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高度評價稱“地平線是其見過配合程度最高、最專業的芯片供應商團隊。”開放性的生態理念和中國企業獨有的性價比優勢,使地平線廣受主機廠歡迎。今年的上海車展上,地平線與江汽集團、理想汽車、韋爾股份、大陸集團等17家合作伙伴官宣合作,朋友圈進一步擴大。
著眼未來,余凱稱地平線將繼續做好開放平臺賦能者,也將保持每年一代芯片的推出速度,與合作伙伴一起推動行業發展。
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