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國家安全部發文直接點名金融“四大空者”:一些居心叵測者妄圖興風作浪、趁亂牟利,不僅有“看空者”“做空者”,還有“唱空者”“掏空者”,企圖動搖國際社會對華投資信心,妄圖引發我國內金融動蕩。
對于“四大空者”,不少投資者僅理解成A股的“空頭”,多少有些片面。
周六,有新聞報道:中國工商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張紅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可見,對“掏空者”動手之快!
關于A股,一些情緒和預期正在迅速變化。A股見底了嗎?
剛放話,就動手
剛放完狠話,就下手了!
周六,有新聞報道:中國工商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張紅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大概率,此為“掏空者”,或者說是“掏空者”的同謀。
前有許家印,在中國致富,掏空中國財富,制造爛攤了還想通過轉移財富、離婚切割溜之大吉。
許家印的背后,明顯不少銀行內相關人士逃脫不了關系。
許的案例很可能涉及極大的金融腐敗,這背后是金融監管的問題。金融從業者整天和錢打滾特容易被腐蝕,而且金融系統特容易通過違法手段一朝暴富,沒有比金融行業更容易滋生人性的貪婪和腐敗了。
這些人中不少通過腐敗手段暴富后絕對沒有什么家國情懷、家國擔當,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溜之大吉,因為財富得之不正、見不得光,需要逃去一個藏污納垢的地方享福。腐敗分子隨時想著脫責遁逃,把系統性爛攤了留在國內。
當然,“四大空者”還包括一些金融機構和個人通過惡意做空中國獲利,比如做空中國股市、做空人民幣。
非常明顯,本周一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直指金融反腐,這次金融工作會議召開,提到最多的兩個詞是—“風險”、“監管”。
有宏觀研究員稱,在缺乏金融監管的過去十余年,少數銀行、保險公司淪為資本和特權的取款機;過去五年國內民營集團不斷暴雷,背后是中國作為追趕國發展進入瓶頸期后,民營經濟發展的亂象,政、商、金融互相交織,恒大、雪松、海航等一個又一個民營龍頭走入歧路;當下,我們看到民營經濟在經過整頓后信心的缺失,但我們認為國內民營經濟與金融主體以及政之間的邊界需要厘清。
未來五年將是金融行業改革最為關鍵的時期,如何通過完善落實法治、提升行業開放透明度是重中之重,否則權、錢仍將糾纏不清。
這些都將關系到中國的金融市場、股票市場能否有一個積極向好的大環境。
周末,還發生了哪些事?
1、美元指數拐頭
11月3日晚,美國勞工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0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15萬人,低于市場普遍預期的18萬人。美國10月失業率升至3.9%,創2022年1月以來最高水平。
在非農就業數據公布后,美元匯率跳水,美元指數跌至105.25;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則大跌156基點,跌至4.51%,單日跌幅高達3.4%,創下一個多月新低。
十年期美債有著“全球資產定價之錨”之稱,而目前十年期美債已經破位下行,這對于全球的權益類資產而言,是一個重磅的利好和信號,美國三大股指全線反彈。
2、巴菲特:第三季度虧損127.67億美元,手握巨額現金
北京時間11月4日,美國知名投資人沃倫·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下稱“伯克希爾”)發布了2023年三季報。
三季報顯示,伯克希爾今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收932.1億美元,市場預期891.8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769億美元增長21.2%;歸母凈利潤虧損127.67億美元,去年同期為虧損27.98億美元,這是今年來公司首度季報虧損。不過,前三季度,公司仍實現盈利586.49億美元,遠好于去年同期虧損408億美元。
三季度伯克希爾凈利潤出現虧損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其股票投資組合中,蘋果公司占了大部分。這家科技巨頭的股價在第三季度整體下跌了11.61%。
巴菲特在公開信中表示,任何特定季度的投資損益金額通常毫無意義,由此得出的每股凈利潤數據可能會讓對會計規則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的投資者產生極大誤導。
財報顯示,9月末,伯克希爾的現金儲備增至創紀錄的1572.4億美元,6月末為1473.77億美元,前一紀錄高點為2021年三季度的1492億美元。
3、韓國金融監督院:將從下周一起暫時禁止股票賣空至明年6月
韓國金融監督院11月5日發布聲明稱,將從下周一起暫時禁止股票賣空至2024年6月,以便監管機構改進規則和系統。韓國金融監督院日前宣布,計劃對全球投資銀行的股票賣空交易展開全面調查,調查將于11月開始。韓金融監督院將調查2021年5月以來的所有賣空交易,當時韓國部分解除了疫情期間實施的股票賣空禁令。
4、藍佛安:推動已出臺的政策持續落地見效 讓各項稅費優惠精準直達、效應充分釋放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已出臺的政策持續落地見效,讓各項稅費優惠精準直達、效應充分釋放,更好惠及經營主體,助力企業輕裝上陣,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A股,接下來把握減虧機會
關于A股,投資者此前擔憂中國經濟下行、擔憂地方債務危機、擔憂中美關系惡化、擔憂美元長期強勢,吐槽A股相關規則不合理、不公平。
現在來看看,有哪些出現了變化?
首先,根據最近的各類新聞報道,暫認為中美出現了一些緩和跡象,同時強勢美元開始向下拐頭;
其次,對于中國經濟,總量中期降速趨勢無疑,最近一些財政政策正在發力是為了化解債務風險,產業政策方面的一些具體支持是為了調整結構;
再次,對于金融,中央會議已經定調:強監管,金融為實體服務; 同時根據證監會最近的一些表態來看,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正醞釀,成熟一項推出一項。
總之,市場人士預計上證2900這里基本就是最低點了,接下來需要把握今年僅剩下2個月的“回血窗口”,但反彈的時間和空間也只能說走一步看一步。
具體來看,現在板塊和個股極致分化的時代,指數到位了,部分白馬類似茅臺、片仔癀等依然只能叫合理估值;部分爆炒的科技股還在歷史高位;一些票打2-3折依然還在下跌通道。電子和醫藥這兩個率先進入右側的超級賽道值得投資者注意。結構上來看:有核心競爭力、未來能夠不斷兌現業績的還有較大的上行空間,但是靠炒概念炒作升上去的股票最終仍然一地雞毛。
最后,再來看下摩根大通首席亞洲及中國股票策略師最新給出的觀點和邏輯:
劉鳴鏑:當下是做多的時間窗口
展望四季度,劉鳴鏑表示,10月底隨著中美邊際趨穩,市場看到較清晰的指引,中國宏觀經濟本身料將繼續復蘇,對MSCI中國指數從平衡市轉為看多。
劉鳴鏑表示,她觀察到某些龍頭企業的盈利預期正在轉好。她解釋道,盡管過去12個月增長與將來12個月的預期差在2季度已經出現好轉,但是市場并未給出正回報的表現。目前MSCI中國指數的整體估值是低于歷史平均水平0.7個標準差。通常估值低于歷史平均水平一個標準差時,是市場的“大底”。至于倉位方面,劉鳴鏑稱,目前摩根大通對三個行業包括銀行、地產相關材料以及交通運輸業持低配觀點,其他行業均持有標配到多配的觀點。
就股票會否成為內地家庭的一個重要資產,劉鳴鏑則認為,在全球股市的觀察研究中顯示,股票持有比例若達到家庭整體資產配置的10%,那么投資者們就會對上市公司提出更為具體和嚴格的監管要求,而現在股票占中國家庭資產的比例還在7%至8%左右,今年以來,已經觀察到類似訴求的提出。
此外,劉鳴鏑分享了在覆蓋不同亞太市場股市時得出的兩點觀察。
第一,內地上市企業的利潤率偏低。美國標普指數的利潤率在11%-12%,亞太市場中,中國最低,不到5%;日本次低,在5%至6%之間;除了泰國以外,其他南亞、東北亞的市場都是在高個位數或者低雙位數之間。劉鳴鏑解釋道,如果一個企業只有1%到5%的純利潤,那么其日常運營是較為緊張的;若有7%到15%的利潤率,那么就可以投資、再生產和提高效率。如果定價太低,利潤太低,那么是無法支持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投入的。第二,公司層面上,企業在創新創富后如何持續,如何平衡投資增長,營業額增長與利潤之間的關系對二級市場的股東極為重要。
至于對AI的看法,劉鳴鏑認為,AI是今后十年一個重大的投資主題及機遇,即使細分賽道熱點每幾年會轉變,站在舞臺中央的公司會不一樣,但從算力到應用,到產生對傳統行業具有顛覆性的AI企業是必然的。
來源:價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