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力量,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和教育學習方式。
這種改變是真實而具體的,不斷有新的智能產品走進大眾日常生活中,創業者們也瞄準這一機會,大膽創新,將人工智能與產業相融合,成為數字經濟中的鮮活力量。例如,小葉子音樂科技推出智能樂器The ONE智能鋼琴及智能鋼琴陪練工具小葉子鋼琴智能陪練,科大訊飛推出智能學習機、翻譯筆,網易有道推出智能學習臺燈、翻譯蛋。
“真正成功的產品要做到 10 倍以上的體驗提升,而與提升體驗有著密切聯系的AI會成為幾乎所有行業未來十年最重要的一個發展趨勢。”小葉子音樂科技創始人兼CEO葉濱對于人工智能加持下的行業發展充滿信心,并將大量資源、科研力量投入產品智能化的探索上。
資料顯示,2014年,小葉子音樂科技首次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音樂學習領域,推出了世界上首款智能鋼琴,并憑借在AI+音樂領域的多年積累,推出了“小葉子鋼琴智能陪練、The ONE智能鋼琴、The ONE智能鋼琴教室、小葉子陪練”四大業務板塊,構建了以人工智能為內核,“樂器+輔助工具類軟件”軟硬件結合的音樂學習生態體系。
據業內人士透露,智能鋼琴陪練工具—小葉子鋼琴智能陪練是小葉子音樂科技的拳頭產品,也是整個公司All in AI 的重要標志。借助于AI琴音識別技術、深度神經網絡學習算法等技術,它可以準確識別練琴時出現的錯音、錯節奏,并在練習過程中實時標記出來,進行針對性引導訓練,主要有“識譜”、“提升”、“測評”三種練琴模式。
小葉子鋼琴智能陪練這類智能鋼琴陪練工具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變革了練琴方式,讓練琴更加智能和科學的同時,相較傳統的陪練模式,也在時間和地點上更加靈活,費用更低,還有數據化的記錄。
葉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小葉子鋼琴智能陪練之所以會打動用戶,主要是因為在價格、時間及體驗三個方面都切實解決了用戶痛點。價格上,真人陪練一年價格高達近萬元,而智能陪練的價格只有真人陪練的四分之一;時間上,智能陪練會比真人陪練的時間更可控,不需要預約,根據自身情況控制訓練時間;體驗上,智能陪練的趣味性要比真人陪練強,同時孩子練琴的時間和效果可以做到可視化、數據化。
數據顯示,目前小葉子智能陪練用戶遍及海內外,覆蓋131個國家,用戶日均使用50分鐘,每周使用頻次4.2次,相較于沒有使用智能輔助軟件的人群,練琴時長有明顯提高。中科院發布的《后疫情時代在線素質教育發展分析白皮書》顯示,小葉子智能陪練在人工智能輔助工具類軟件——“AI音樂學習產品”中排名第一 。
除此之外,有業內專家認為,人工智能不光是改善了用戶體驗,降低了價格,還破解了音樂陪練行業規模不經濟、成本高昂等難題。
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工智能陪練已足夠完美,可以滿足用戶各種場景下的需求。其實,不僅是在音樂學習領域,在很多行業人工智能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此前,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雷渠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指出,在中國,目前人工智能已經從技術發展到跨學科融合,在技術落地方面也已有了較強的基礎,但很多方面的技術突破還不夠,人工智能技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增長空間。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之中,我國已經逐漸成為國際競爭的中堅力量。賽迪智庫知識產權研究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至今,我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占全球申請總量72%。原創專利申請居全球第一,占44.15%,已經超過了美國和日本。
人工智能技術積累是企業能否更進一步的關鍵因素,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產品的研發和最終使用效果。據悉,小葉子音樂科技經過9年時間的積累,已擁有32項技術專利,28項在申專利技術。
對于未來,葉濱認為,AI在音樂學習領域的應用,當前只是個開始。AI 未來可以在音樂學習方面達到千人千面效果,也就是針對每個人不同的學習能力,推薦不同學習路徑。小葉子音樂科技也將利用自身的科技創新優勢,更加堅定布局AI ,打造AI音樂學習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