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 2023 年第 17 號公告,正式批準 166 項通信行業標準,其中由網易智企旗下,網易易盾牽頭編寫的《信息內容識別技術 第 1 部分:基于文本識別的內容檢測服務系統指標要求和評估方法》行業標準正式獲批,標志著易盾在行業頂層設計里的卓越能力,也體現了易盾在數字內容風控領域內不可撼動的技術領軍者地位。


一、 網易易盾牽頭,行業積極響應
該項標準由網易易盾牽頭編寫,過程中也獲得了行業的廣泛響應,包括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北京金山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作為參與單位輔助編寫,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騰訊云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附議單位提供建議,最終歷時三年完成并對外發布,獲得了行業的一致認可。

二、行業標準嚴苛,層層審核發布
業內過往標準大多為團體性標準,如常見的中國互聯網協會標準、CCSA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標準、AIIA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標準等。行業性標準是指在全國某個行業范圍內形成的統一標準,是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并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經審查確定后批準發布的標準。因審查嚴、要求高的特點,行業標準相對于團體標準,更為稀少與珍貴。
本項標準于 2020 年 5 月在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立項,歷經 TC1WG1 第 70、71 次工作組會議,對標準草案征求意見稿進行數次編寫與修改,在 TC1WG1 第 72 次工作組會議上討論形成標準草案送審稿,審核通過并形成草案報批稿,經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對外公示后,送交工業和信息化部內部審批,再經工信部意見征求與公示階段,直至日前的最終批準發布,前后三年時間,終于磨成一劍!

三、業內首份行標,意義不凡
互聯網高速普及的同時,網絡垃圾信息也變得無處不在。從 1978 年第一封垃圾郵件誕生開始,人類研究信息內容安全的歷史已近 40 年,技術手段也從最傳統的過濾機制開始向人工智能方向發展。當前,國內在內容安全治理與保護方面仍處于起步階段,面對海量龐雜、異質多源的大數據內容信息,如何高效、快捷地處理數據,精準地分析文本語義內容,檢測和過濾違禁有害信息,是業界面臨的一個技術難題和挑戰。
本標準規定了基于文本識別的內容檢測服務系統的基本信息、系統成熟度、服務質量方面的指標要求和材料審查、技術測試的評估方法。其中基本信息審查,是指參評企業及其產品服務的基本信息真實性、完整性的材料審查;系統成熟度評估,即參評企業所提供的有害內容識別服務系統的功能、性能、開放性、安全性、易用性等指標是否有效、完整;服務質量評估,即服務可審查性、服務計量準確性、服務條款等。

本標準適用于指導第三方測評機構對提供基于文本識別的內容檢測服務系統廠商的評估、驗收等工作。按照規定,本標準將于 2023 年 11 月 1 日正式實施,易盾公眾號將在后續推出系列文章,詳細解析該標準文稿內容,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信息內容識別技術是一個系列標準,除由易盾牽頭的本項標準外,《信息內容識別技術 第 2 部分:基于圖像識別的內容檢測服務系統指標要求和評估方法》(簡稱圖像識別標準)、《信息內容識別技術 第 3 部分:基于視頻識別的內容檢測服務系統指標要求和評估方法》(簡稱視頻識別標準)本次也由工信部正式批準發布,易盾也參與了上述圖像、視頻識別標準的編寫工作。未來,網易易盾將繼續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研制,為行業頂層設計貢獻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