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作者:黃小曼&周大紅&陳出木,授權轉載發布。
01
公眾號新增引流功能
話不多說,先給大家看一個公眾號剛剛上線的小功能:當用戶瀏覽公眾號文章至底部時,未關注的用戶點擊“在看/點贊/收藏/分享”中任一動作的時候,均會彈出提醒關注卡片。
果醬妹給大家提取幾個關于該功能的關鍵點:
? 注意是還未關注該公眾號的用戶,才會彈出提醒關注卡片;
? 每點擊一次“點贊”“在看”“分享”“收藏”中的任一動作,“提醒關注”卡片都會伴隨著上下浮動的動畫效果;
? “提醒關注”針對單篇文章,只要點擊過“點贊”“在看”“分享”或“收藏”,該“提醒關注”卡片就會顯示在該篇文章,無論事后是否取消“點贊”“在看”“分享”或“收藏”;
? “提醒關注”卡片位于“相關閱讀”的上方,且會顯示該公眾號已發布多少篇原創文章,以及多少位朋友關注;
? 點擊“提醒關注”卡片,可自動跳轉至該公眾號的歷史消息頁面。需要注意的是,用戶如果只是點擊右邊的綠色方塊“關注”,并不會實現自動跳轉。
目前該功能已在微信手機端和電腦端普及。不過與手機端不同的是,在電腦端點擊右邊的綠色方塊“關注”,也會實現自動跳轉。
02
公眾號出現新的增長點?
新功能一出,不少運營者的第一感受是“怎么來得這么遲”。張小龍在去年的微信公開課上提到過,截至2020年底,每天有3.6億用戶在閱讀公眾號文章。然而,回到公眾號現狀來看,用戶增長難上加難,依然是大多數運營者的痛點。
也就是說,這些閱讀文章的用戶,大部分沒辦法轉化成公眾號的已關注粉絲,是用戶習慣問題還是關注入口不夠淺?或許都有。
此前在微果醬對不少同行的采訪中,運營者們也表示爆文帶來的漲粉威力正在減弱。用戶是否決定關注一個號,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內容,但有了更明顯的關注入口起到提醒作用,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這次上線的新功能,雖然只是小變化,但對于已經發展9年、如今漸入瓶頸的公眾號來說,或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
可以對比一下用戶的心理活動:
在此功能上線之前,用戶在瀏覽信息時發現了某一篇文章,在看、點贊、收藏、分享,就算一鍵四連,然后呢?除了從業者,大部分用戶并不會關心文章究竟來源于哪個公眾號,更別提上拉到頂部去關注。
現在上線了新功能,用戶任意點擊“在看/點贊/收藏/分享”,下方就會以動態的形式提醒他關注,不需要上拉,省時省力,說不定想著“來都來了”,就隨手關注一波。甚至點擊之后跳轉公眾號歷史消息頁這個路徑,或許還能給其他文章帶來一些閱讀量。
可以說,當用戶對文章做出“在看/點贊/收藏/分享”等任意支持的行為時,彈出提醒關注卡片的功能相當于是對這種行為的一種反饋,能夠觸動用戶的后續反應,增加其關注公眾號、瀏覽同一個號文章的概率。
而這種良性反應的最直接、最快的受益者大概是寫出爆款文章的公眾號,或許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文章爆了、漲粉卻收效甚微的困境,增加爆文的長尾效應,加深用戶對公眾號本身的印象,而不是只停留在單篇文章。
因此,無論公眾號此次上線這個新功能是出于應對用戶的“懶人”需求,還是刺激略有疲態的公眾號發展,對于這個行業的從業者來說,這都是一個新的機會。
落到實處,公眾號運營者可以加強對用戶“在看/點贊/收藏/分享”的引導,比如多強調看完文章不要忘記點個贊,引導用戶產生能彈出提醒關注卡片的任意行為。畢竟公眾號給了工具,能不能產生實效還得看運營者怎么用好這個工具。
但無論微信給了多少入口,歸根究底,想要用戶關注你,還是要專注內容這件事。帶有辨識度的內容,更容易被更多用戶記住。
在某運營者看來,這個功能對文化號、情感號一類比較容易引起共鳴、容易觸發點贊等行為的內容來說幫助比較大,相反,沒有形成觀點沉淀的內容自然也很難讓用戶愿意“在看/點贊/收藏/分享”。“如果大家都不點贊,我有什么辦法?”
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大家對內容的認同與認可,只有用心做內容,才能在這個“內容為王”的時代留住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