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8月16日消息,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兒童內容市場逐漸成為焦點。盡管在線視頻和音頻內容在市場中一度被認為不好做生意,但當這些內容面向兒童群體時,潛在的商機可能更大。
近日,一則關于喜馬拉雅的新聞引起了公眾的熱議。一位家長在為即將上小學的兒子購買小天才手表時,發現他為孩子購買的喜馬拉雅兒童會員卻無法在手表上登錄,彈出提示稱“手機平板賬戶與手表不通用”。更令人不滿的是,手表端的收費甚至更高,年費高達238元。
這并不是個案,許多家長在使用喜馬拉雅和其他面向兒童的內容平臺時都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家長抱怨稱,不僅不同平臺之間的會員無法互通,而且同一平臺內不同檔次的會員之間的資源也不能充分覆蓋。這些問題使得家長們感到平臺在“割韭菜”,將兒童內容的付費設置層層套路化。
根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雖然近兩年我國新生兒人數和出生率有所下降,但0-12歲兒童用戶規模仍然龐大,約有3億的線上活躍用戶,主要集中在80、90后家長中。他們在教育孩子時善于利用互聯網資源,也更愿意為孩子購買各類會員服務。
然而,付費的內容卻并不總能滿足期望。很多家長表示,他們為孩子購買會員時常常猶豫,因為付費越來越高,但內容質量并未相應提升。一些音頻內容僅僅是故事的音頻化,而視頻內容也存在質量低劣、低幼化的問題。家長們感到憤怒的是,即使購買了會員,也發現許多內容需要額外付費。
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這個問題不僅僅局限于音視頻內容平臺,在兒童視頻平臺上也存在類似情況。一些平臺在手機端和電視端的賬號不通用,這迫使家長們不得不在不同平臺上購買多個會員。對于家長來說,這種商業模式令人不滿,他們希望能夠更簡便地獲取高質量的兒童內容。
盡管兒童內容市場在互聯網經濟中具有巨大的潛力,但平臺需要更加關注用戶體驗和內容質量,而不僅僅是追求收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能夠真正滿足家長和孩子需求的平臺才能夠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