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8月24日消息,據報道,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已經啟動核污染水排海計劃。這一舉措意味著從今天開始,日本將每天最多排放50萬升核污染水到海洋中,預計整個排放過程需要長達30年的時間。
據日本官方表示,排放的核污染水已經經過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的過濾凈化和稀釋處理,放射性物質濃度遠低于排放標準,因此不會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傷害。
然而,一些媒體報道揭示了福島核電站事故后的內幕。據了解,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后的第三天,電力公司曾獲悉3號機組堆芯損壞率已達30%,而1號和2號機組的堆芯損壞率也超過了5%。盡管當時已經可以確認核堆芯熔毀,電力公司卻一直試圖掩蓋真相,直到數月后才勉強承認。而在后來的調查中,電力公司甚至否認曾有關于核堆芯熔毀的內部標準,最終才承認這一事實。
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核廢水和核污水有著不同的含義。核廢水是指從核反應堆冷卻系統流出的水,與核反應物質沒有直接接觸。而核污水是指在核反應堆保護外殼破裂后,核物質流入冷卻水中的情況,因此其放射性含量可能更高。
根據清華大學的研究,福島核污水有可能在240天內擴散到中國沿海地區,而在1200天后,其影響可能會延伸至北太平洋。
總之,福島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關注。盡管日本方面聲稱已經對核污染水進行了處理和稀釋,然而事故后的種種細節卻令人不禁對其真實性產生質疑。同時,核污染水排放所帶來的環境和健康風險也引發了人們的擔憂。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問題還將繼續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