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8月28日消息,隨著中國餐飲市場的不斷演進,預制菜產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這一號稱萬億規模的賽道,正吸引著眾多企業的目光,然而其中的挑戰也逐漸浮現。
預制菜的興起已經重新定義了餐飲制作鏈條的成本結構,為"去廚師化"的概念注入了新的內涵。這種趨勢讓繁忙的城市中產階級能夠更便捷地解決用餐問題,重獲時間的價值。預制菜的興起不僅僅是一種飲食方式的變革,更是城市化進程中效率至上的產物,正如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所言:"世上唯一的貨幣就是時間"。
然而,盡管預制菜在國外市場,尤其是美國和日本早已占據一席之地,但在中國,這個擁有悠久美食文化的國家,預制菜的發展卻受到了口味、安全和成本等方面的制約。由于食材的多樣性和口味的個性化,預制菜市場在很長時間內都受到了消費者的質疑和猶豫。
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預制菜市場規模正不斷擴大。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已達到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預計到2026年,這一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達到1.07萬億元。預制菜產業在中國市場擁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從連鎖餐廳的中央廚房到家庭聚餐的用餐場景,已經經歷了近三十年的發展歷程。
然而,這個領域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雖然市場吸引了大量企業的涌入,但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體系,預制菜的質量和口感問題屢屢受到消費者的吐槽。同一款菜品的口味差異大、產品標注不準確、食材準備周期過長等問題,都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體驗。這也使得預制菜產業首先需要解決消費者對新飲食習慣的疑慮。
在這個市場中,企業間的競爭異常激烈。雖然準入門檻較低,但要在長期競爭中保持競爭力并非易事。預制菜企業需要建立成熟的供應鏈,確保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和低成本運輸,同時注重產品的研發和品牌建設。巨頭們的入局進一步加速了預制菜生態的建設,也為整個產業鏈的升級提供了動力。
綜合而言,預制菜產業在中國市場正逐步發展壯大,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盡管行業內存在著口味、質量和價格等問題,但隨著消費者對便捷用餐方式的需求不斷增長,預制菜市場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