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8月24日消息,福島核電站核污水排放事件引發中國市場的連鎖反應,其中包括日本料理店業遭受重創。福島核污水排放事件導致中國海關總署暫停進口原產自日本的水產品,這一決定對中國日料店業造成了直接沖擊。
排放事件發生后,中國日料店紛紛與日本水產切斷聯系,明確表示自家食材不再來自日本。一些店鋪不僅在門店內掛出告示,還在線上平臺發布聲明,試圖消除顧客的疑慮。有一家北京的日料店在大眾點評上宣布,已經全面下架與日本進口水產品相關的原料,并對門店食材的產地進行了詳細標注。
然而,這一舉措已經直接影響到客流量。一位經營日料店長達20年的老板表示,門店的生意受到了影響,一些客人不敢再點刺身菜品,因為他們的消費心理發生了改變。為了適應市場變化,一些店鋪已經不得不將刺身等菜品下架。
雖然目前受到的影響相對有限,但日料店業擔心未來的不確定性。如果海域污染問題持續存在,人們對海鮮消費的信心可能會逐漸減弱,即使替換供應地也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一些店鋪已經開始考慮未來的營銷方向,可能會強調烤肉和中餐,減弱日本料理的標簽。
與此同時,主打進口食材的高端日料店也受到了波及。一家位于北京的日料店工作人員表示,客流量確實受到了影響,一些客人不敢再光顧日料店。不過,他們的門店早在一個月前就停止從日本進口海鮮,因此受到的損失相對較小。
總的來說,下游日料店的損失相對較小,因為他們通常使用半成品和冷凍品,不大量使用鮮活海產,從成本角度來看,損失并不嚴重。不過,上游日料食材供應商受到了更大的沖擊,因為他們之前主要依賴日本進口海產。
排放事件也揭示了日料店業的一些內幕。雖然日料店一直被宣傳為高端料理,但實際上很多店鋪的食材并不來自日本。這一行業的毛利率通常在65%左右,高端店的利潤更高。不過,現在許多消費者認識到,一些日料店的食材并沒有那么高端,而且價格也被高估。
在排放事件之前,中國的日料市場一直在增長,但近年來市場規模出現下滑趨勢。消費者開始對日料店的高價和標簽感到懷疑,越來越多的人尋求更實惠的替代品。有一些博主甚至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如何以更低的價格制作日料食品,引發了人們對這一行業的反思。
面對市場的變化,一些日料店已經開始轉型,有的改賣其他菜系,有的開始主打燒烤食材,不再強調日本料理的主題。不過,無論如何調整,挽回消費者的信心將是未來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