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9月4日消息,隨著微軟、亞馬遜、谷歌以及Facebook母公司meta等巨頭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不斷發展和部署,他們的環保形象似乎與新的現實背道而馳。
近年來,這些科技巨頭加大了對人工智能的投入,然而,與此同時,用于訓練大型模型的GPU耗電量巨大,新的數據中心運行也需要大量電力和水資源。因此,人工智能對環境的影響日益凸顯,幾乎成了一種危害。
以亞馬遜為例,位于弗吉尼亞州北部的龐大數據中心所消耗電力已經超過了西雅圖整個電網的用量。谷歌的數據中心在2022年消耗了高達52億加侖的水,較上一年增長了20%。同時,meta公司的人工智能模型Llama 2在運行期間也消耗了大量的水資源。
這些科技巨頭都在積極宣傳他們采取的環保項目,試圖抵消他們日益增加的環境負擔。比如微軟承諾,位于亞利桑那州的數據中心一年中有一半以上時間都不用水。谷歌最近宣布與人工智能芯片巨頭英偉達合作,計劃到2030年按公司辦公室和數據中心耗水量的120%補充淡水。
然而,一些專家對這些承諾表示懷疑。華盛頓大學某研究中心聯合主任阿德里安娜·拉塞爾(Adrienne Russell)認為,這些做法可能只是公司的巧妙營銷手段,長期以來,科技行業一直在努力使數字創新看起來符合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策略,但事實并非如此。
拉塞爾表示:“有一些東西總會隨之出現,所謂可持續發展和數字創新齊頭并進都是假的,比如‘你可以保持增長’、‘一切都可以大規模擴展,而且仍然都很好’,以及一種技術能適合所有人都是說辭。”
此外,有報道指出,運行人工智能的數據中心耗電量可能是傳統設施的5倍以上。英偉達供應的每塊GPU功率大約是400瓦,每臺人工智能服務器的功率則高達2000瓦,遠遠超過普通云計算服務器的功率,后者通常在300至500瓦之間。
為了應對人工智能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一些專家建議采取更為可持續的創新方法,例如分布式網絡和本地化的數據隱私倡議。這些方法可以使各個網絡社區更獨立地控制數據處理和網絡連接,減少對大型科技公司的依賴,從而更好地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