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學家凱文·凱利說:“所有的企業都難逃一死,但所有的城市都近乎不朽。”今天,鏈接數字生態已成為企業的生存之道。
8月8日,金蝶“2023全球創見者大會暨企業數字信用平行論壇”在深圳隆重召開,金蝶信科首席運營官朱海勃在主題報告《共建企業數字信貸生態 破解普惠金融三大難點》中表示,目前小微金融服務面臨三個難題,分別是“發現難、轉化難、識別難”,導致小微金融服務的可得率不高。
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的調研顯示,73.6%的銀行家認為普惠金融是信貸投放的重中之重,數據作為當代企業的數字信用資產,正成為數字普惠金融之戰的“硬核”武器。
見微知“信” 掌握五大行業風險維度
朱海勃表示,過去幾年,金蝶信科與百家余銀行金融機構合作,服務了150萬企業,在此過程中積累了大量企業授權的財稅數據,并推出“涇渭云”企業大數據征信云服務。“涇渭云”提煉和總結了3000多個核心風險標簽,朱海勃分享了其中的五個風控維度示例。
各行業風險差異:根據“涇渭云”風險數據顯示,不同行業的風險值不同,且隨著時段變化而產生波動。2022年,特定行業如住宿餐飲和交通運輸的風險較高,至2023年7月,住宿餐飲、交通運輸的風險降低,而建筑業的風險升高。從細分行業來看,紡織、木制品和食品飲料行業風險高于制造業平均水平,礦產品風險亦高于批發零售業平均水平。
稅負率字段:揭示了企業的真實納稅水平,稅負率異常偏低的企業,較易發生虛構發票等行為,風險高于平均水平。
月均開票天數:企業每月的開票天數與經營穩定性正相關,較多的開票天數意味著更低的風險。
應收賬款占比:依據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判斷企業應收賬款規模,低占比表示較小的應收賬款和較低的拖欠風險。應收賬款占比低于一定水平時,企業風險顯著減小。
交易對象與供應鏈關系:涇渭云數據分析顯示,通過供應鏈交易關系,可以更好識別出優質企業,與較多核心企業合作交易的企業,風險越低。此外,穩定的客戶數量也能為企業信譽帶來正面影響。
共建企業數字信貸生態 解決“發現難、轉化難、識別難”
過去幾年,企業數字化信貸的蓬勃興起。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數據顯示,小微企業信用貸款余額年均增長超148%。
朱海勃認為,當下小微金融服務的難點,在于企業信貸需求產生流程中的三個關鍵環節:發現、轉化、識別。金蝶信科通過場景創新、產品智能匹配模型及數據驅動的解決方案,可以有效解決發現難、轉化難和識別難問題。
首先,構建多維獲客場景,解決發現難題。
傳統的電銷和行銷方法的成功率較低,網銷成本較高。為此,金蝶信科構建了金蝶生態獲客場景,通過金蝶的SaaS云服務系統,幫助金融機構高效發現融資需求。面向中小企業,金蝶信科將信用評估服務嵌入金蝶“精斗云”,客戶在使用軟件時授權數據,基于模型為其評分,從而獲取低成本且優質的金融服務。面向中大型企業,金蝶信科在金蝶云·星空系統中嵌入了“金蝶效融”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幫助金融機構直達四萬家核心企業產業鏈場景中,批量發現優質小微客群。此外,金蝶基于隱私計算功能,幫助銀行精準識別優質企業的上下游關系,以批量識別潛在優質客戶,定義核心企業白名單。目前,金蝶信科每日能夠精準獲取4000個企業的融資需求。
其次,打造產品匹配模型,解決轉化難題。
由于產品眾多,將潛在客戶轉化為實際的金融產品申請者是另一個難點。金蝶信科構建產品匹配模型,該模型基于3000多個數據標簽,建立400多個產品匹配規則。根據金融產品的準入規則和客戶的數據信用情況,幫助客戶精準匹配金融產品,從而提高產品的轉化率。
最后,提升信息真實性與數據質量,解決識別難題。
“核驗雖繁必不敢省人工,數據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在信貸過程中,信息的真實性以及欺詐問題是一個重要挑戰。金蝶信科通過數據分析和隱私計算等技術,特別是對于涉及虛開發票、偽造身份、偽造業務、數據處理錯誤等情況進行監控和修正,以提高數據質量和識別欺詐。
“共建一個多維的金融數據底座,成為整個金融行業的基礎設施。”朱海勃表示,未來,破解普惠難題仍需解決數據的豐富性,金融數據底座需要由核心企業、征信公司、交易所等具有數據資源的機構共同構建。通過整合征信信息、財產信息、工商司法信息、稅務信息等多維數據,為金融科技創新提供基礎動力,共建共享數字化可持續金融生態,才能夠助力小微普惠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