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正式亮相。注冊信息顯示,該微信公眾號注冊于2023年7月31日,并于當天認證“國家安全部”。認證類型為“政府”,認證主體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IP屬地為北京。
8月1日建軍節(jié)之際,國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眾號刊文“首推”,據媒體介紹,這是國家安全部成立40年來首次在互聯網開通官方發(fā)布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國家安全部的微信公眾號,可以一鍵直達“國家安全機關舉報受理平臺”,受理范圍包括個人和組織發(fā)現的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情況線索舉報。
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正式亮相 連續(xù)兩天發(fā)文關于反間諜
8月1日,國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眾號刊文《反間防諜需要全社會動員》,2日刊文《依法懲治間諜行為與尊重保障人權并重》,兩篇文章都是關于反間諜。
《反間防諜需要全社會動員!》一文提到,國家安全機關是反間諜工作的主管機關。當前,反間諜斗爭形勢嚴峻復雜,國家安全機關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反間諜法》,切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間諜活動是具有高度隱蔽性、專業(yè)性和危害性的嚴重違法犯罪行為,不僅需要國家安全機關發(fā)揮反間諜專門機關作用,更需要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共同防范,筑牢反間防諜的國家安全人民防線。
貫徹落實《反間諜法》,筑牢反間防諜的國家安全人民防線,需要多措并舉、齊抓共管:首先,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yè)事業(yè)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特別是反間諜安全防范重點單位,要落實好各項反間諜安全防范措施,加強對本單位人員維護國家安全的教育,動員、組織本單位的人員防范、制止間諜行為。其次,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反間諜安全防范宣傳教育,將反間諜安全防范知識納入教育、培訓、普法宣傳內容,增強全民反間諜安全防范意識和國家安全素養(yǎng);新聞、廣播、電視、文化、互聯網信息服務等單位,應當面向全社會有針對性地開展反間諜宣傳教育。同時,國家安全機關應當根據反間諜安全防范形勢,指導有關單位開展反間諜宣傳教育活動,提高防范能力。再次,要暢通公民、組織舉報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渠道,國家安全機關應當將受理舉報的電話、信箱、網絡平臺等向社會公開,依法及時處理舉報信息,并為舉報人保密;要健全鼓勵公民參與反間諜工作的保障機制,對舉報間諜行為或者在反間諜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的個人和組織依法予以表彰、獎勵和保護,形成人民群眾參與反間諜工作的常態(tài)化機制。最后,國家安全機關要落實“誰執(zhí)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廣泛運用“報網微屏端”全媒體,創(chuàng)造性開展多種形式的國家安全敵情教育和法治宣傳,加強以案釋法,通過典型案例教育群眾,增強全社會反間防諜意識,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
《依法懲治間諜行為與尊重保障人權并重》一文側重關于依法懲治間諜行為:
完善間諜行為界定。新《反間諜法》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與時俱進地完善了間諜行為的外延,將網絡間諜行為、第三國間諜行為等新型間諜行為納入規(guī)制范圍,將其他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數據、資料、物品列為保護對象,提高反間防諜的精準性和全面性。
健全反間諜安全防范體系。新《反間諜法》堅持積極防御、標本兼治,設立“安全防范”專章,明確有關部門、單位的反間諜安全防范主體責任,壓實國家安全機關的指導監(jiān)督職責,強化重點單位安全防范責任及管理要求等,為筑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提供了有力保障。
完善反間諜執(zhí)法保障。新《反間諜法》堅持以法律為武器,賦予國家安全機關行政傳喚、行政檢查等必要的執(zhí)法調查措施,設定警告、罰款、沒收、拘留等梯度合理的行政法律責任,進一步保障反間諜工作的順利開展。
如何識別身邊的間諜?全社會群眾可以這樣去做 攻略來了
近年來危害國家安全的案件層出不窮,比如無意中為國外間諜當向導而泄密,軍迷在社交網站曬資料泄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朋友圈發(fā)涉密信息等,在日常生活中,高校師生、留學生、軍工企業(yè)、國防科研單位人員等都是間諜策反的重點目標,我們萬不可掉以輕心,需要時刻警惕。
國家安全不僅關乎國家的興亡,還關乎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公民或組織發(fā)現危害國家安全可疑行為或其他破壞活動時可以這樣做。
美國CIA局長公然宣稱在華情報網絡重建取得進展 中方回應
中國外交部7月24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報道7月20日,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出席阿斯彭安全論壇時應詢稱,美在華情報網絡重建已取得進展,正努力構建強勁的人力情報收集能力,以補充其他情報獲取渠道。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回應,我們注意到有關報道,對此表示關切。美方一邊反復散布所謂中國間諜、網絡攻擊的虛假信息,一邊毫不掩飾地宣稱要針對中國開展大規(guī)模情報活動。這本身就很說明問題。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國家安全。
據悉,此前有消息稱30多名CIA間諜在華被捕后,美方處于被動局面,但他們卻沒有停止對中國的指責。他們一直在炒作所謂的“中國網絡攻擊”,但卻始終拿不出任何證據。
(資料來源于國家安全部、外交部、人民日報、政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