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攝圖網
7月24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虛擬現實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郝愛民教授聯合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李曉光教授團隊,在虛擬現實技術促進腦卒中康復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刊發在國際期刊《IEEE可視化與計算機圖形匯刊》上。
李曉光介紹,腦卒中后的3個月,是康復治療的黃金期,也是運動功能恢復、代償和重塑的關鍵期。但由于大多數早期腦卒中患者的運動能力有限,治療性訓練的選擇很少,以被動康復為主,因此恢復并不理想。研究人員根據神經可塑性原理,以虛擬現實技術為核心,結合肌電、腦電識別與分析以及動作捕捉等技術,創新性地提出以主動訓練為主的臨床神經康復評估與訓練模式,幫助腦卒中患者在黃金期得到較好的康復治療。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是一種通過計算機技術創造出的虛擬環境,用戶可以通過佩戴頭戴式顯示器等設備進入虛擬世界,并與虛擬環境進行互動。虛擬現實技術在腦卒中康復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潛力。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患者通常需要進行康復訓練來恢復受損的功能。虛擬現實技術可以為腦卒中患者提供更豐富、更具有吸引力的康復環境,從而提高訓練的效果和患者的參與度。
中國虛擬現實(VR)設備出貨量逐年增長
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和IDC數據顯示,2018-2021年中國VR頭顯出貨量持續增長,2021年中國VR頭顯出貨量達到365萬臺,同比增長13.5%。
中國虛擬現實行業市場規模不斷增長
在政策的大力推動及市場需求增長的背景下,我國虛擬現實行業市場規模近年來保持高速增長。根據CCID公布的數據,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278.9億元左右。隨著技術日趨成熟,虛擬現實在各領域的應用逐步展開。
虛擬現實應用前景廣闊,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的典型領域,虛擬現實(VR)關鍵技術日漸成熟,在大眾消費和垂直行業中應用前景廣闊,產業發展空間巨大。根據IDC發布的2022年V1版IDC《全球增強與虛擬現實支出指南》,中國市場未來五年CAGR預計將達43.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據此預計到2027年中國虛擬現實(VR)行業市場規模或達到2466億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選認為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醫療、工業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前景。中國在虛擬現實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具備優勢,應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動虛擬現實產業的發展。
光大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中國虛擬現實行業發展前景廣闊,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虛擬現實技術在文化娛樂、旅游、教育等領域有望推動創新和升級。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