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酒駕入刑已有多年,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喝酒和開車都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我國素來便有酒桌文化,那么,我們喝的酒要多長時間可以消耗掉?酒后多久才可以駕車呢?
讓我們一起往下看。
酒后駕車的評判標準?
如何判定酒后駕車呢?
我國就酒后駕車的標準和處罰尺度作出了明確定義:
按照人體內酒精含量不同可以分成酒后駕駛和醉酒駕駛兩種,其血液酒精含量分別為20——80mg/100ml和80mg/100ml以上。
按照法律規定,無論是被定義為酒駕還是醉駕,都會有相應的處罰措施,而駕駛機動車和非機動車輛所面臨的處罰則有所區分。


由此可以看出,駕駛機動車飲酒后的處罰要明顯高于非機動車;而醉酒駕駛的處罰也明顯高于飲酒駕駛。
為了免受處罰,我們就要知道,飲酒多久后才能開車呢?
酒后多久可以駕車?交警這樣說
中國向來就有酒桌文化,多數中國人,尤其是男人,多有飲酒甚至酗酒的習慣。
一直以來,因飲酒所導致的交通事故屢見不鮮。
為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國制定了完善的交通法規體系,嚴懲酒后駕駛行為。
如此一來,越來越多的人將“喝酒不開車”銘記于心。
我國有著十分靈敏的檢測設備,只要駕駛員沾了酒,便會被檢測出來,毫無遺漏。
當然,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駕駛員在午飯時喝了酒,以為下班回家時已經過了5個小時,體內的酒精已經散發了,不會被檢測出來。
殊不知,他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仍然檢測超標。
許多人對此事表示不解,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人體分解酒精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一般而言,分解體內酒精需要經歷7—8個小時。
也就是說,至少酒后7h再去檢測,才可能不會發生血液酒精含量過高的問題。
至于那些平時很少飲酒,酒量一般的人,他們往往不具備良好的酒精吸收能力,酒精在他們體內分解速度較慢。
對于這一類人而言,他們體內的酒精甚至可能需要11—12個小時才能完全分解。
因此,如果你本身很少飲酒,那么,就最好在飲酒12h以后再開車,以免為你帶來麻煩。
除了飲酒量和日常飲酒習慣以外,自身代謝也會影響酒精的分解速度。
但是,哪怕人體酒精分解再慢,相信一天的時間也足夠分解,所以,大家如果飲酒后感到身體不適,最好一天內都不要開車。
堅持不酒駕,不僅是對別人的生命安全負責,也是為我們自己負責。
在這件事上,大家萬不可存在僥幸心理,請時刻保持警惕,要知道,最后翻車的,可往往都是老司機!
而如果我們的親人朋友想要酒后駕駛,大家可千萬要及時制止,畢竟,一旦酒駕出事,后果可不是我們承擔得起的!
飲酒后,請注意這些事!
事實上,不只是酒后開車上路才算酒駕,如果發生以下情形,也會被定義為酒駕哦!
(一)切忌酒后挪車
《警察榮譽》里曹建軍的悲劇還歷歷在目。
一個好警察,剛剛獲得功勛,卻因為酒后挪車將自己送進了監獄,大好人生毀于一旦。
這足以讓我們警惕。
大家請記住,酒后挪車與酒后駕駛無異,千萬不要以為只是把車挪個位置,沒有上路就沒事。
只要我們把車駛離了原位,可就會被判定為酒后駕駛了!
(二)不要吃含酒精的食物
事實上,我們日常食用的很多食物中都含有酒精。
在食用蛋黃派、蛋糕卷、荔枝等食品,或服用藿香正氣水、止咳糖漿等藥物后,請千萬記住,不要馬上開車上路。
如果你直接就上路,可是有被檢測出酒駕的風險的!
(三)沒熄火就在車里休息
酒精會麻痹我們的意識,讓我們感到神志不清。
我們睡眼蒙眬卻又不敢開車回家,于是,很多人索性在車里睡一覺。
但是,大家要知道,只要汽車沒有熄火,沒有行駛也算酒駕。
因此,如果你喝多了,又無處可去,不如先熄火,然后在后座休息一下。
珍愛生命,遠離酒駕。
酒駕損人不利己,請對他人的生命負責,也對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