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就說下一部的干貨是關于量化的一些淺見和解析。
逐步的意識到,追逐量化,琢磨量化,可能會成為短線的一種新玩法。只是研究量化的門檻看似非常高,導致大部分人都知道量化的存在,但卻不知道量化是怎么運行的。
上周,其實除了浙江世寶4進5那天深水區低吸了之外。還做了四只汽車的量化標,分別是華安鑫創,德邁仕,中威電子和泰祥股份。
這四個票,去的時候就非常清楚是量化。所以四個票無一例外都是賺錢走人。加上世寶是重倉,所以上周魚嫂的賬戶曲線是挺優美的。
這一周呢,沒有堅持去尋找量化標,所以導致錯過了很多機會,也有所回撤。錯過了哪些機會就不說了,馬后炮意思不大。
上周,短期看空汽車之后,切換到了拓維去。在AI走的比較高潮的時候又切換回去了汽車。
周末復盤看下來,感覺節奏沒有問題,但是選票的問題挺大的。腦海里想的多的,還是做回流,做塞力斯,拓維這樣的更有安全性的標的。
其實選股上,就忽略了一點。忽略了賺錢效應的聚焦。所以汽車完全吃到了行情,但AI反彈完全踏空。
接下來我說一些我對量化的理解。
主要說兩個席位,今年上榜次數最多的量化,銀河證券中關村席位,華鑫上海分。
中關村這個席位的策略感覺較為簡單粗暴直接,就是主要做競價,最后一秒下單。比如周五的未來電器,競價最后一秒鐘搶籌了大約1400萬,盤后龍虎榜,這個席位買了1400萬。(1924萬,突然竄到了3302萬。)
智能自控周五的競價,最后一秒弱轉強搶籌了1200萬左右,盤后龍虎榜,他也確實是買了這么多。
例子很多,就不一一細數了。
這個席位,被很多看龍虎榜的軟件打了一個標簽,叫競價搶籌。其實他的操作手法,不稀奇,也不是秘密。
華鑫上海分觀察下來,做競價做得比較少,這個席位更多的是盤中和打板位置。
比如銀信科技,這三家華鑫應該都是量化,因為看龍虎榜,他們上榜的地方和時間,關聯性挺強的。經常一起上榜。
如果你看過他們幾個月甚至長達一年的記錄,你會發現,一開始的量化,沒啥大不了的。鴻博前幾個月的主升,天天都是量化的榜單。基本上還是在追逐市場放量的熱點,感覺比較僵硬,沒有多少主動引導的感覺。
但是最近一個月的300行情,最開始可以追溯到5月底的百勝智能,豐立智能那一波去。
我要重點說一下豐立智能。
5月22日,中金上海分這個量化席位,已經上榜了。這是3連板。5月23日繼續買。特別是5月23日,買一到買五,全是量化。全是。
這一波,我敢說游資是沒去的,去也是去了一點點。這里全是量化和散戶在賺錢。
我當時,考慮的也不是豐立智能,而是百勝智能。做豐立智能的補漲。
5月24日的榜,銀行證券中關村這個席位,出現在賣4。說明昨天這個席位已經進去了。
第一感覺是什么?
是恐怖。
因為正常人看見豐立智能這個走勢的第一感覺,就是懷疑,就是本能地覺得見頂,怕接盤。即使去,也得控制倉位去。
為什么這些量化敢這樣去懟?
包括最近的德邁仕啊,通力科技,等等一系列。為啥他們敢這樣去懟呢?
他們選票的邏輯在哪里?
這是接下來要重點說的內容。
首先第一點。
量化是自動運行的,量化本質上就是一個流式傳輸的實時大數據架構,就以我接觸過的量化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類似于lambada架構數據處理結構。
人工是無法干預的,知道計算結果,而不知道具體的計算過程。
量化的處理數據結構,肯定是分兩層的。一個叫批處理,一個叫流式處理。
批處理很好理解,就是歷史的離線數據,批量計算出來。
流式處理就是實時的競價數據。
也就是說,中關村這個席位在今天的9點24分29秒要買啥,極大概率是沒開盤前就已經決定了。
買多少,買到什么點位,這就是實時數據計算出來的東西了。
比如周五的智能自控和周四的京能熱力,可以說是極其類似的K線和量價情況。
京能熱力被一字核了,并不影響中關村這個席位以相同的手法去做智能自控。這也是一個佐證。
說明開盤前就決定了要做智能自控的弱轉強,只要他出現了弱。那么中關村就會去引導轉強。
這個席位是專業做競價弱轉強+競價搶籌的風格。
那么也就是說啊,必然是昨天出現了一個點,也就是量價關系和板塊的強度達到了量化策略的標準,才會被這個席位所選擇。
第二點。
通過一系列最近一個月量化在300的表現,以及上面提到的豐立智能。
你會發現量化這個東西的優勢,就在于不疑。
我之前講過,人都有五毒心,貪嗔癡慢疑。
人的天性就是趨利避害,生存的本能會促使你遠離你覺得危險的東西。
漲上天的東西,第一反應是不敢追,怕出貨接盤。這就太多了。
跌入地的東西,第一反應是不抄底,怕出貨接盤。比如昆侖萬維暴雷后又失去熱度后的幾天。
比如人的買點和賣點上,人性的弱點通常非常真實。
虧損了舍不得跑,賺錢了想賺更多。反正水平越低的人,越是不喜歡及時跑,無論是賺錢還是虧錢。
但你看量化,天天都是有買有賣的。
一個量化的席位,買了2000多萬拉起來,他必然會在高位出掉昨天的底倉。所以就會造成一個機構席位有買又有賣。
量化的操作極其貪婪,但對戰果極其不貪婪。
量化策略顯然是沒有這樣的五毒心的。
就比如剛剛說到的,智能自控和京能熱力的例子。我說一說正常的短線判斷是怎樣的。
比如智能自控,如果按照一個正常的成熟的短線視角來看。
一板縮量,正常,短線主力資金引導起來的首板。
結果二板放了巨量,這說明底部潛伏的資金走完了都。
智能自控的主力資金大概沒換過人。
你看6月15日,智能自控縮量首板。第二天沖高就被主力資金爆頭出貨。
7月12日一樣的大高開縮量首板,這是被主力資金引導的,7月13馬上又是沖高的放量下殺。看龍虎榜,二板成交7億多,上榜資金就10%的成交額。
這說明買賣的資金很零碎,是量化引導的,而非什么大游資引導的。
這個票在常規的短線視角,二板是非常弱的。放巨量尾盤封的板。正常來說明天就是要低開悶了。
這種情緒就像是一個老話,人一過百,形形色色。
意思人多了的話,里面啥樣的人都有。
只要放量大,分時走的又不好,第二天分歧必然大。
結果第三天智能自控繼續硬封。
京能熱力的情況和智能自控差不多,就省略解析了。
這里又可能會有人來說,京能熱力怎么就和智能自控一樣了?他的身位,題材,市場地位截然不同。吧啦吧啦一大堆。
但我要說,現在是嘗試進入量化的視角來看市場。而量化才不知道什么叫身位和市場地位呢。
事實上,短線有非常多的共識。都是由人類虛構出來的共識。
往大了說,比如公司和國家這種體系,法律和規則這種框架,都是由人類虛構的出來的。本身這些東西并不存在。這只是人類達成共識后的產物,而非大自然產物。
就像魯迅說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餓的時候看見好吃的食物,大家都覺得好吃。因為這是生存的本能,這是每個生命都有的本能,不管是花草蟲鳥還是智慧生物。這是真實存在的,自然界本身就有的。
但弱轉強和搶籌,大家都覺得好,就是因為短線里有一種共識叫超預期。
就比如南方精工,暴雷,一字跌停。開板那天競價就3億多。但結果并不好。
這說明,超預期這個東西,普遍存在短線選手的認知內。雖然超預期不是必定賺錢,但肯定是大概率賺錢的。
所以中關村的量化主策略總體思路就是比較直白的。
他就是要在一些需要弱轉強的地方,主動打造一個弱轉強,人為的刻意地創造一個超預期,然后讓市場合力幫他抬轎。第二天沖高他必砸。
量化有一個點要非常非常非常注意。
量化不存在格局這一說。
比如未來電器。
拉高了量化就會出底倉。
上海華鑫分,和一些中金上海分這些量化席位。都是如此。
不過這個應該以前也有提及。我說過龍虎榜上有買有賣的機構席位,就是量化。
說到最重要的了,量化的擇股。
其實提這個對我來說,尺度就很難把握。
我說的太多了,我容易沒了。畢竟這不單純算是知識的科普。這有點像,我是個魔術師,我去揭秘別的魔術師的表演去了。有一說一,以前好幾年,春晚的魔術一播出,就有些名不見經傳的魔術師蹭熱點,非要來個揭秘。這種人在我看來,其實挺沒品的。
我說的太少了吧,就太水了。盡量把握尺度。
畢竟我在量化機構也工作了幾年。我曾經在的量化公司,在業內雖然寂寂無名。但是席位我很熟悉,我也有時候能看到他們的席位上龍虎榜。
我對量化的認知肯定是比絕大多數靠自己摸索的短線選手要深的,這和水平無關,畢竟我實際接觸過,而你純靠自己摸索。
這里面就存在一個問題,真正還在一線的人不會說任何東西,因為這是自己的飯碗。只有我這樣離開了量化,又還在做股票的人會多說幾句。
這次周末和一個仍在量化的朋友深入聊了下,所以給出一個大致的,量化的選股方向和實際情況。
1.大體量量化是不咋賺錢的,小體量的量化,往往可以跑出一年好幾倍的收益。八位數未到九位數的那種,或者小九位數的。就是小體量量化了。
2.量化的所有策略,其實就是短線選手的共識選擇,比如強中選強,超預期,弱轉強。這些都是量化經常出沒的地方,
3.量化要進一個票前,這個票放量了。板塊當天強度大。
4.一個板塊爆發當天,只要這個板塊的成交量上來了,或者漲停數量優于其他板塊,或者輿論熱度上來了。那么量化必然會來,但連板上接力的概率不太高。
5.人氣。比如一個板塊有100個票,市場共有3000個票。舉個例子,例如這100個票,以正態分布的形態散落在人氣100-500名之間。突然有一天,大批量進入人氣排行前100名。這就叫人氣,這是可以監控的。
6.放量,放量不單指的是成交量,也有人氣度。但通常來講,以換手率來判斷,是可以判斷出來哪里的人氣是市場最聚焦的。放量,即為最新熱點。
7.量化通常選擇的標的,一定是資金結構比較簡單的地方,簡而言之,是之前縮量過很多的地方,市值偏小的地方。因為市值小,資金結構簡單,才有利于引導。
8.量化其實不關注人類選手關注的所有的點,包括什么卡位,分歧轉一致,一直轉分歧這種東西。
9.量化的所有操作都是套利,不要想他們會有什么格局。他們的操作成功率也不是高得離譜。割大肉也常見。
10.最重要的一點,量化的節奏,和我們普遍認知的分歧節點,一致節點。關系不大。因為量化不懷疑行情的持續性,而人的會的。也就是說,一個板塊爆發,當你懷疑行情持續性的時候,量化特別特別特別堅定地去套利。反之亦然,當你覺得這里放量上漲,主升市場的時候,量化一般開始撤退了。簡而言之,你樂觀的時候量化策略一般會借著市場的樂觀做反向操作。因為樂觀提供流動性。
11.流動性不好的地方,量化不會去。
12.一些低位的板(小于等于3板)看著很好,但沒有溢價。這說明是量化在搞鬼。一些板看著很差,但第二天卻還不錯,說明量化在搞鬼。不要再以老一套判斷漲停次日溢價的那套守則去看待一個票的次日溢價了,因為準確率正在逐步降低。
主貼千贊,推油滿七張,開啟下一篇超級干貨!
總而言之,下周追量化行情去了。希望能延續7月剛開始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