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曹璐
隨著公募基金季報的落幕,除了調倉路徑外,基金經理的“小作文”也引發市場關注。
記者注意到,隨著越來越多投資者關注基金定期報告,不少基金經理重視定期報告的溝通作用,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打磨“小作文”。他們往往洋洋灑灑上千字,其中不僅包含對市場的回顧和最新觀點,還有對部分爭議話題的見解和反思,以及對投資者的“心理按摩”。不過,也有部分基金經理“惜字如金”,僅用簡短的百余字一筆帶過。
千字“小作文”內容豐富
說起長篇“小作文”,不得不提到的是景順長城基金旗下的基金經理楊銳文,他幾乎在每一份定期報告中都會寫下數千字的研判與感想。以他管理時間最長的景順長城優選混合為例,在最新的二季報中,他再度以5000余字“交卷”。
談及二季度的調倉,楊銳文表示,組合增加了半導體、工業母機相關倉位,降低了新能源車和消費相關倉位;還降低了前五大倉位的比重,希望借此降低重倉股波動的沖擊,提升組合的魯棒性和靈活性。
在這份季報中,楊銳文對近幾年來的市場環境、以半導體為代表的高科技領域表現等方面進行了回顧與分析,并解讀了AI、新能源智能車和消費等細分板塊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以消費板塊為例,“市場對消費板塊處于極度悲觀的狀態,但是,我們反倒是樂觀了。”楊銳文表示,疫情的疤痕效應會逐步消退,現在毋庸置疑是較差的時候,消費會走向復蘇。但是,未來消費的機會不一定會和過去的機會是一樣的,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之下,消費升級和降級會同時發生。
2022年,景順長城優選混合的全年回報為-30.07%,楊銳文在年報就基金表現不佳表示歉意:“我們的投資在2022年挨了市場一頓又一頓的毒打。”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該基金的年內回報為9.39%,2022年以來的累計回報為-23.67%。
對此,他表示,“上半年開了一個不錯的頭,我們希望再接再厲,盡早收復失地,爭取為所有持有人都能帶來良好的回報”。Choice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楊銳文目前基金在管規模為337.55億元。
南方優勢產業LOF基金經理張延閩的二季報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數據顯示,他目前在管基金總規模為77.45億元。記者翻閱其最近數期定期報告發現,張延閩的“小作文”多為千字左右,但卻對一些實際問題進行自我剖析。
例如,張延閩在最新二季報中表示,“最近3年市場看似很熱鬧,但是要賺到錢卻不容易”,“新發基金在經歷了2020/2021年的亢奮之后,由于持續缺乏賺錢效應也開始進入周期性低點”。
張延閩表示,根據他的經驗,這部分新增資金入市可能要等到市場回暖12~24個月之后才會有明顯的跡象。“隨著管理規模增大,在市值下沉的過程中,我們希望盡量規避踏入單票的流動性陷阱。客觀地說這是我們不得不跨越的挑戰。”他稱。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二季報與中報、四季報及年報的相隔時間并不長,部分基金經理會“偷懶”進行“復制粘貼”。但記者注意到,張延閩并未圖“省事”,而是有針對性進行解讀。
在去年四季報中,張延閩曾表示,市場給我們的一個經驗和教訓是“預期大幅跑在現實之前”,對基金經理交易敏銳度提出了異常高的要求。“這種‘極致內卷’的套利行情著實讓人焦慮”。
而在2022年年報中,張延閩則以長期維度介紹自己的投研框架:“通過長期的試錯,已經形成了一套大概率能贏的選股策略,未來需要打磨的是如何提高行業比較和基本面擇時的勝率。所以接下來可能會看到組合的換手率呈現逐季下降的過程。”
也有“惜字如金”的
記者翻閱近年來多份基金定期報告發現,并非所有基金經理都能花費數千字來闡明自己的觀點,也有部分基金經理“惜字如金”,僅以百余字做出“精簡”匯報。例如,前海開源基金旗下的基金經理曲揚。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曲揚共管理8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不同份額合并計算),合計在管基金規模為237.37億元;除了與魏淳合管的前海開源人工智能主題混合上半年漲幅7.04%外,其余產品的年內回報均為負。
在產品的二季報中,曲揚僅以147個字進行簡單說明:“2023年二季度,國內經濟數據有所回落,消費和出口存在壓力。美國通脹數據逐漸回落,美聯儲加息周期可能即將結束。滬深300指數 二季度下跌5.15%,恒生指數下跌7.27%。本基金重點配置了A股和港股中高端消費、TMT、電力運營、電動車等方向的標的。本基金持倉將以A股和港股中朝陽行業的優質公司為主,力爭獲得持續穩定的超額回報”。
值得注意的是,曲揚在管的幾只基金雖然名稱各不相同,但都是這同一份投資策略和運作分析,或者大同小異。對于基金產品的業績盈虧原因或者調倉思路等方面均只字未提。
據記者觀察,市場中這樣的基金“小作文”并不在少數,還有部分產品季報僅簡單概括市場情況,并以“本基金嚴格執行基金合同的配置范圍,切合主題”“本基金的投資方向和上季度繼續保持一致”等毫無有效信息的描述,甚至是報數據的方法湊數。
“小作文”是自發行為嗎?
同為基金季報“小作文”,為何有的人洋洋灑灑千字不止,有的人卻用百余字一筆帶過?
“這其實和基金經理本身的習慣和個人風格有關系。”華東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有些基金經理文采飛揚,喜歡用文字來記錄,但有些基金經理每天都在反思、默默做投資,不會在紙面表露,也不太愿意對外剖析自己。
“對我自己來說,反思是作為基金經理做得最多的事,基本每時每刻都處在犯錯與反思的過程中。”一位在管規模近百億元的權益類基金經理此前對記者表示,理解同行在季報中“心理按摩”的行為,“基金經理本身也屬于壓力較大的職業,尤其是在股價和基金凈值下跌的時候,不光要會安撫投資者情緒,也要開解自己。”
同時,他也認為,通過反思可以從過去的錯誤中找到一些可以借鑒的經驗,但寫出來會更加謹慎,“外界會拿放大鏡去理解,如果寫得很多也可能會造成誤解。”他說。
而從行業趨勢來看,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投資者關注基金定期報告,部分基金經理也的確愈加重視定期報告的溝通作用,千字“小作文”也越來越多。那么,這究竟是一種自發行為,還是公司的要求?
“大多數公司對基金經理寫季報沒有太多干涉,言簡意賅抑或長篇大論是自發行為。”華南一位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基金經理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更長篇幅去全面回顧過去的投資行為、梳理個人投資框架,包括做一些投資者教育引導或者情感表達等,實際上都是其對產品、對投資者負責的體現。
“(公司)不會強制性要求,但會給一些建議。”另一位頭部基金公司人士則告訴記者,希望基金經理能夠用心去寫,“雖然業績是衡量基金經理最主要的指標,但在市場震蕩業績不佳這個既成事實的背景下,如果能通過定期報告等形式,與基民更多交流,向基民坦誠也是基金經理的義務之一。”
也有一位頭部基金公司合規人士告訴記者,隨著“小作文”的增多,公司內部合規審核也會越來越嚴格。“惜字如金不行,敞開了瞎寫不行,復制粘貼的也過不了關。”他表示,邏輯混亂、四處拼湊、表述與持倉不一致、二季報內容與中報內容重復等都會退回去重寫。
是否有效“溝通”渠道?
對基金持有人而言,季報“小作文”不失為了解基金經理投資風格的一個重要方式。但第一財經記者在對多位業內人士和投資者采訪中發現,也有部分人認為,“這是不是有效的溝通渠道,還是一個問號”。
一位中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認為,季報是定期發布的,主要展示的是基金經理專業的表達。基金公司如今在基金投資過程中會盡力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基金經理與投資者交流的渠道實際上很多,如果要安撫投資者或闡明觀點,相較于定期報告,直播、視頻,路演、論壇等線下活動會都更加及時、直觀一些。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真的會去看定期報告嗎?據我了解,大多數人是不會去看的,可能是看不懂,也可能是沒有這個意識。”他進一步表示,用什么窗口來證明自己在勤勤懇懇地努力并不重要,不是定期報告,也可以通過別的渠道發聲。
而在與十余位投資者采訪了解中記者發現,“看與不看”或許與投資者的興趣和投資年限有一定關系,但他們普遍認為,長篇“千字文”者更有誠意,而毫無有效信息者則太過敷衍。
一位基金投資經驗快十年的李女士屬于“會看定期報告”的投資者。她告訴記者,部分基金經理的季報確實專業性的東西很多,但長篇“小作文”也不乏賣弄文采者。在她看來,好的季報不需要太長,真誠、坦誠、有干貨、有重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