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7月5日消息,百度發布的文心一言在短時間內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有人對其商業價值持質疑態度。一位前百度員工表示,去年OpenAI還沒有大熱之時,百度就率先布局了10個大模型,包括行業大模型,這個布局顯然是具有前瞻性的,比OpenAI和微軟更早一步。現如今,隨著通用大模型的熱潮逐漸消退,行業模型正在嶄露頭角,進一步證明了一個事實:像ChatGPT等基礎大模型更多地起到教育市場和塑造認知的作用,要讓人工智能真正落地并產生商業價值,還需要依賴于行業大模型。
據了解,國內外的大廠,如微軟、亞馬遜、百度、阿里、騰訊、華為等,都在加速推動行業大模型的發展,并在多個行業進行探索。最近,北京市科委和中關村管委會發布了北京市首批10個人工智能行業大模型應用案例,這引發了全球行業龍頭和創業公司的廣泛探索。同時,相關技術企業的并購金額也不斷攀升。
然而,大模型賽道的競爭仍然處于早期階段。隨著技術不斷迭代,各行各業正在重新積累技術認知和塑造商業模式,一切才剛剛開始。在千模大戰中,行業模型成為了關鍵。湯道生表示,通用大模型并不一定能夠滿足行業場景的需求,行業模型的推出對于滿足客戶需求、搶占市場份額至關重要。
不同公司在行業大模型的發展上采取了不同的策略。騰訊率先發布了行業大模型,為客戶提供MaaS一站式服務,構建專屬大模型和智能應用。華為將大模型分成三個層級,從基礎模型到行業模型再到細分場景的任務模型。百度智能云與國網合作打造了能源行業大模型,深入學習電力專業知識,解決能源領域的實際業務問題。阿里云也推出了企業專屬模型,結合企業的場景、知識體系和行業需求。
行業大模型的發展需要一整套新的工具鏈和平臺來支持客戶的開發需求。模型的成本與參數規格、數據量和應用方向相關。客戶對于行業大模型的需求和了解還需要進一步積累和學習,而廠商則需要不斷提供針對客戶需求的解決方案,并降低模型的開發和使用成本。
總的來說,行業大模型的發展前景廣闊,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索并投入大模型的應用。通過行業大模型的落地與場景的結合,人工智能將迎來真正的商業變革。與國際市場相比,中國企業在行業大模型方面搶跑領先,這進一步證明了中國在業務應用和商業化能力方面的優勢。然而,行業大模型的競爭剛剛開始,仍有許多挑戰和機遇等待著廠商和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