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7月3日消息,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日前宣布對鎵和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這一舉措將涵蓋金屬鎵、氮化鎵(多晶、單晶、晶片、外延片等多種形態)以及鍺外延生長襯底等。據了解,出口商為了開始或繼續出口相關產品,必須向中國商務部申請許可證,并向海外買家及其申請的詳細信息進行報告。這項新規將于2023年8月1日正式實施。
該出口管制的目的在于確保鎵和鍺相關物項用于合法用途,以維護中國自身安全,并非完全禁止出口。根據規定,從事此類產品出口經營的企業需按照相關規定辦理出口許可手續,向省級商務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并填寫兩用物項和技術出口申請表。經過審查并獲準的申請將由商務部頒發兩用物項和技術出口許可證。
鎵和鍺在芯片制造、通信設備以及國防等領域具有廣泛的專業用途。據統計,中國占據了全球94%的鎵供應和83%的鍺供應。鎵主要應用于化合物半導體,其能夠結合多種元素以提高電視、手機屏幕、太陽能電池板和雷達的傳輸速度和效率。而鍺的用途則包括光纖通信、夜視鏡以及太空探索,大多數衛星都采用鍺基太陽能電池供電。
此次出口管制引發了歐美、日韓廠商的擔憂,因為缺乏這兩種金屬將影響芯片等重要環節的生產。他們將需要尋找替代材料或尋求其他供應來源,以確保生產的順利進行。這一舉措也再次凸顯了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
對于中國政府而言,加強對鎵和鍺出口的管理是為了確保國家安全和科技自主可控。這一舉措將幫助中國更好地掌握關鍵材料的供應和技術創新,促進本土產業的發展。同時,中國也將積極與相關國家和地區合作,共同應對材料供應的挑戰,推動全球科技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