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7月13日消息,奧迪汽車公司被曝正考慮從中國競爭對手處購買一個電動平臺的授權,以縮短車型開發時間。據了解,奧迪此舉是為了加快電動汽車的發展,據外媒傳言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Oliver Blume已經批準該項目,目前已經與幾家制造商進行了談判,但是并沒有明確是哪些制造商。
近期,奧迪在電動化轉型中面臨軟件方面的挑戰。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博穆(Oliver Blume)表示,奧迪在電動汽車的軟件領域相對于競爭對手落后,且車型陣容也面臨尷尬局面,落后于競爭對手和自身能力。這嚴峻的軟件問題導致奧迪推遲了電動車的發布計劃。而在中國市場,大眾集團的純電動汽車產品線目前不具備競爭力。
據數據顯示,梅賽德斯-奔馳集團和寶馬集團的純電車銷量和占有率均超過了奧迪集團。奧迪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出現了下滑,連續三年落后于寶馬和奔馳。這表明奧迪在中國市場的管理和策略上已經出現問題。
奧迪原本計劃通過四個不同的電動平臺來實現電動化戰略,但這些平臺并非為奧迪專門研發。由于新能源車市場迭代速率的加快,奧迪的電動化攻勢顯得相對被動。因此,奧迪考慮采購一個國產電動汽車平臺,以加快電動產品的推出。
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雖然奧迪尚未公開確認此事,但這一消息已經引起了業內的關注。不過,奧迪選擇采購其他品牌的電動平臺也可能對其品牌形象造成影響。自主品牌在技術輸出方面逐漸擁有話語權,這種合作模式正在成為主流。目前尚不清楚奧迪正在與哪些中國汽車制造商進行談判,但吉利、富士康和比亞迪等公司被認為是潛在的合作伙伴。
無論奧迪最終選擇與哪家中國汽車制造商合作,對于中國自主品牌來說,能與國際豪華品牌進行技術合作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機會。這種技術輸出模式不僅可以提升自主品牌的技術水平,還有助于加速電動汽車的發展。對于奧迪來說,通過與中國合作伙伴的技術交流,將有助于彌補其在電動化轉型中的短板,實現電動產品計劃的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