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運營公舉小磊磊(公眾號ID:gongjulei),作者:小公舉,授權(quán)轉(zhuǎn)載發(fā)布。
大家在抖音,或許刷到過這種視頻。一位剛剛喜提新車的博主,曬自己提車的視頻,配上類似的文案:
“24歲,不到20萬全款拿下XX,合資車真的香...”
“10多萬喜提XXX,現(xiàn)在的國產(chǎn)車,一點也不輸合資車”
“開過SUV,才知道轎車沒法跟它比,坐著真舒服”
這些視頻,并不是印象中的曬豪車炫富視頻,而是曬很家用的轎車。
最常出鏡的,大多是卡羅拉,亞洲龍,雅閣,本田,凱迪拉克,東風等。
點贊少的幾十個,多的達到幾千個。如果是BBA豪華車,點贊往往更多一些。
憑借著這種曬車視頻,每天一更,文案變著花樣換,逐漸吸引了一群人長期關(guān)注。
1. 一輛汽車,在抖音被拍成了“電視連續(xù)劇”
在抖音曬車,成為了一種現(xiàn)象。
一輛汽車被拍成幾十條,多的甚至達到幾百條小視頻。視頻內(nèi)容就跟窗簾一樣,不管如何配音,不管背景是什么,唯一不變的都是他們的那輛車。
我自己在刷抖音的時候,就連續(xù)刷到過這樣的短視頻。不仔細看的話,還以為是同一個。
當時我還在納悶,抖音是不是出問題了,為什么會連續(xù)給我推同一個短視頻?
截圖自抖音@vv7大鍋
當我點進主頁翻看他的作品時發(fā)現(xiàn),該博主189個作品,從上到下清一色全是車,看封面還是同一輛車,點開視頻發(fā)現(xiàn)拍攝手法也是一模一樣。
要不是背景、燈光和音樂的改變,我都以為就是同一個視頻在發(fā)布的時候添加了不同的音樂而已。
截圖自抖音@vv7大鍋
2. 是炫富?還是無聊?
到底是怎樣的人可以把一輛汽車,拍成上百條視頻啊?是炫富嗎?他們不枯燥的么?
視頻中的車是國產(chǎn)20萬的魏派,相比幾十、上百萬的跑車這應(yīng)該算不上是炫富吧。
難道他拍這么多視頻只是想表達:十幾萬的國產(chǎn)車并不比大幾十萬的合資車差?
是,但不完全是!
起初,這位博主的每條短視頻,只是簡單的拍攝車子內(nèi)飾。點贊只有數(shù)十,效果很不明顯。
截圖自抖音@vv7大鍋
后來換了風格,開始拍攝行駛過程,增加了文案渲染、車載音樂又或是副駕駛上多出雙女孩子的大長腿,這時候的作品點贊數(shù)、粉絲數(shù)得到了一定的增長。
截圖自抖音@vv7大鍋
最近,這位博主又換風格了,文案從渲染感情,變成了制造國產(chǎn)車與合資車的對立面。
有了對立就有了爭吵,有了爭吵等于有了流量。換完風格之后,點贊數(shù)妥妥的又增加了一大截,從幾百上升到了幾千贊。
可見這位作者靠一輛汽車,竟然研究出了流量財富密碼。并且我還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汽車越豪華,漲粉轉(zhuǎn)化率越高。
比如10多萬的國產(chǎn)車,拍了100條視頻,粉絲只有2萬。20多萬的合資車,拍了100條視頻,粉絲能突破到5萬。30萬向上的BBA,拍100條視頻,粉絲能達到10萬,甚至20萬。
如果是曬跑車乃至超級跑車,只需要拍幾條視頻,輕輕松松就能有幾千贊,漲粉幾十萬。
截圖自抖音@vv7大鍋
雖然這些汽車視頻,內(nèi)容單調(diào)枯燥沒新意,但點贊數(shù)和粉絲增長卻是實打?qū)嵉摹?/strong>
于是在有了一定的粉絲之后,有的博主終于開始了帶貨之旅。
櫥窗商品大多為車載用品:汽車香薰、汽車擺件、汽車掛件等單價低的汽車裝飾品。
截圖自抖音@vv7大鍋
想來如果粉絲再多一點,變成20幾萬甚至更多的時候,這位作者應(yīng)該也會走上直播帶貨這條路吧。
原來你認為的幾百條枯燥無聊的視頻,在作者眼里卻是一種吸粉的方式。只是有點搞不懂關(guān)注他的人是為了什么,難道就是為了天天聽他的車載音樂嗎?
所以也有網(wǎng)友表示:
3. 拍車連續(xù)劇,背后隱藏的真相?
類似這樣的短視頻作者還有很多,但作品目的都很明確,大多是賣貨或是給自己實體店打廣告。相反的,炫富的不是很多。
畢竟豪車雖多,有錢人卻太少。炫豪車的,車子真是自己的又有幾個呢?甚至有些作品里的豪車,永遠都是停在那,都沒見上過路。只看到博主上車下車,從沒看到過跑起來。
話又說回來,難道他們拍這么多車視頻僅僅都是為了賣車載U盤、香薰、擺件、打廣告么?
當然不是了,我繼續(xù)仔細的研究了一下,促使他們拍幾百條車視頻的原因。不僅能賺到點錢,背后還有金主,原來是某APP砸錢派發(fā)任務(wù),接單子掙錢。
截圖自抖音
這個計劃是該APP與抖音合作的,計劃大概內(nèi)容就是:博主拍攝車輛視頻,上傳之后帶上懂車帝小程序即可。
這個短視頻基于播放數(shù)和點贊量來結(jié)算獎勵,基本上一萬次的播放可以達到幾十到幾百元。再結(jié)合抖音平臺的大流量,拍攝者可以很輕松的賺到這個錢。
難怪這類作者不厭其煩的把一輛車拍成了幾百集“電視劇”。而作為觀眾的我們,又無形中當了一次韭菜,為別人的收益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