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改變,除了IT服務管理(Everything has changed Except ITSM)。”一國外知名咨詢機構在研究報告中提到。

企業[數字化]不達預期!是技術or管理出錯?
當前,IT行業正在變革,以[云]為中心的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
無論是將傳統應用搬遷上云,還是基于云原生技術構建新的業務,企業都期望利用云計算的技術創新、敏捷效率,來加快業務創新與發展。
但經過近年來的試驗,企業的數字化效果似乎差強人意。據埃森哲調研顯示,全球僅16%企業認為數字化轉型達到預期。
“我們是最先[云化]的一批企業,[只上云不管理]確實容易出現運營問題。比如上云以后應用的架構沒有對云做優化適配,延遲就會非常明顯,影響用戶體驗。而且有些應用是全年部署,上云后發現并不能利用云的彈性伸縮,成本會比預期高。”國內一互聯網企業CIO表示。
有行業權威人士則認為,“數字化轉型的本質不是技術轉型,而是復雜的管理變革工程。企業必須堅持以業務變革為主導的管理體系建設,借助數字化技術不斷改良、優化、無限逼近業務最佳運作邏輯。”
但目前大多數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只關注技術,而非管理,甚至有的還在用20世紀80年代那套ITSM的方法論在“掌舵”。
當新IT碰撞舊體系,這或許會讓本就缺乏數字化管理經驗的企業,更加迷失數字化賽道的目標方向。
多云時代,傳統ITSM的價值是否依然?
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IT服務管理),是一種以IT服務為中心的管理方法,旨在通過對服務的規劃、設計、交付、支持和改進,提高IT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以支持業務運營。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ITSM應運而生,繼而興起企業級SaaS。ServiceNow也借助企業級SaaS切入到市場更廣闊的ITOM市場,并成為IT服務行業巨頭。無可置疑的是,ITSM在過去幾十年為IT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然而隨著IT架構向云轉移,不少用戶發現基于傳統ITSM的管理模式、SaaS工具等的使用體驗逐漸變差。一位國外著名軟件服務商CIO提到,“用ITSM流程跑起來了,但是運轉效率比較低,問題多”。
有行業權威專家分析,在云計算、大數據背景下,如今信息系統的自身復雜程度也不斷增加,存在IT設施數量大、應用種類繁多、業務訪問量大,注重用戶體驗、維護管理挑戰大等多種現實問題。
而傳統的IT管理方式己經不能滿足現今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需求。同時,傳統的ITSM已經越來越僵硬與固化,無法滿足業務與用戶對IT服務的預期。
一方面是對于業務部門而言,面向流程的IT服務方式,無法滿足業務高速迭代對IT服務速度和質量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對于IT部門而言,傳統ITSM無法幫助服務人員提升工作效率,也難以幫助IT部門改善服務質量,展現部門價值。
面向多云混合時代,或許企業更需要一個“能打通業務與IT部門之間鏈接”的新IT管理模式。
ITQM應運而生!全面提升企業數字化價值
被稱為”世界互聯網教父”、“科技預言家”的凱文·凱利,最近在其新書《5000天后的世界》中預言:在未來的5000天內,AI將會變得如日常生活中的水、電一樣不再受人矚目,但同時也開始主導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個普惠智能的時代終將到來。

當前,AI、自動化和預測分析正在重新定義IT在業務創新、企業服務和組織重塑中的作用,數據化、智能化的新型IT治理模式正成為趨勢。
對于IT治理(ITGOVERNANCE),全球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Gartner也給出了全新定義——為了確保企業能夠有效和高效的應用IT資產以實現業務目標。
基于多云IT的治理規劃與實施,奇墨科技在全球率先創新提出了ITQM理念與體系,通過自上而下數字化管理體系模式,幫助全球IT組織構建統一的數字化管理能力。

相比傳統ITSM,ITQM具備更強的智能協作、自動化、業務支撐及決策能力。這將有效為企業提升數字化價值、全面放大ROI。

在用傳統ITSM管理時,人們很容易將數字化的核心聚焦在IT服務,但其實它的真正目標是業務。而ITQM體系則是以業務為導向,通過將監控指標、事件日志、鏈路追蹤等關聯在一起,實現業務與IT的全鏈接、可觀測、透明化,并提供全云監管、智能運維、成本優化等體系化的IT管理能力,讓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業務洞察和管理決策支持,提高數字化的價值和戰略作用。
比如在購買云產品時,一位引入了ITQM體系的國內知名企業CIO談到:“按照傳統ITSM的流程模式,99%企業認為我們需要購入120萬的服務器來支撐新業務運轉,而事實上通過ITQM平臺從業務出發監控和分析IT應用的數據,會發現購入80萬的服務器就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