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才剛剛結束,高速公路的超高流量仍歷歷在目。
同樣的高速公路,如果能夠承載更多車輛,擁堵的問題將得到解決。
“關于智慧高速,‘路網承載力倍增’可以作為一個量化的指標之一。” 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副主任王剛日前在中國高速公路信息化大會上解讀智慧高速時表示,此外,安全問題能降低一半,應急搶險、救援時間縮短一半、養護精細化管控等都是希望通過智慧高速達成的目標。
據相關數據顯示,“五一”期間,江蘇省高速公路承載量較平日增長91.5%,日均出口流量高達394.42萬輛次。
如果說“大流量”是小長假期間的“必選題”,那么,突遇14級大風的極端天氣則是江蘇高速在這個小長假的“加試題”。
圖片來源:江蘇交通公眾號
承載翻倍的車流量、在強對流天氣情況下緊急救援,面對“雙重考驗”,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蔡任杰給出實力應對的“底牌”:新基建。
新基建:看起來“一無所有”,其實“無所不有”
據介紹,目前的江蘇高速公路率先構筑了“云、網、邊、端”一體化的數字交通新基建。
“我們完全依托云計算技術建設平臺,看起來‘一無所有’,但實際卻‘無所不有’。” 蔡任杰介紹,在云端,江蘇交控有超過3500臺服務器和網絡設備,接入了1萬多路實時視頻,存儲了70億張的高清圖片。
那么連接云、邊、端的網絡足不足夠安全,能不能達到適配?據介紹,江蘇交控與青云科技歷時3年,研發改進了200多項功能,推出了精準匹配智慧交通的傳輸網絡,目前已如同毛細血管一樣全面覆蓋95對服務區,353個收費站和3257條車道,承載業務3年來從未發生中斷。
新基建瞄著智慧高速的目標不斷精進。“我們希望一些智慧的能力,比如匯聚、融合、計算與編程的能力,無需全部跑到云端進行,進而提高效率。” 江蘇交控數字交通研究院院長孫幼軍表示,但在實踐操作中發現,由于接入層設備品牌眾多,接口多種多樣、標準協議不統一,看似簡單的數據采集并沒有那么容易。
通過建立一個類似于APP商店的平臺,讓各大品牌的軟件、硬件都能在新基建的實現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和位置。
“系統和設備、和應用的關系是簡單而純粹的。” 青云科技董事長兼CEO黃允松表示,邊緣設備計算操作系統,可以接駁各類異構終端設備,實現運營者和管理者對設備的實時、全方位操控,行業應用中心則打破了設備對應用的控制,為應用開發帶來極大自由,最終帶來巨大的社會成本下降。”
江蘇交控與青云科技(股票代碼:688316.SH)合作打造了邊緣計算設備操作系統和行業應用中心,配以大數據分析、AI算法技術,使能各類終端與業務層應用的解耦與聯動,完成平臺的搭建,形成完整的服務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