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長假,敦煌再次迎來旅游高峰。據敦煌市文旅部門統計, 5 月 1 日至 5 日,敦煌共接待游客16. 57 萬人,同比 2020 年增長467.45%。敦煌旅游熱度高漲的同時,騰訊利用自身C2B優勢與數字化能力、基于微信小程序打造的“云游敦煌”數字化平臺也吸引了大量網友來了一場“云旅游”。相關數據顯示,“云游敦煌”上線僅兩個月就吸引了超過 1200 萬人次游覽,相當于甘肅省 2019 年國慶假期全省接待量的一半以上。
“云游敦煌”的火爆其實只是騰訊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部(簡稱CDC)不斷創新探索的眾多案例中的一個。作為擁有 18 年歷史,同時也是國內互聯網設計業界最有“歷史”的團隊之一,騰訊CDC自成立以來就在“設計不設邊界”的理念下,堅持以鍛造科技+文化的創新服務,讓社會和產業認可設計的價值,讓更多人看見以及分辨出什么是好設計。就好比“云游敦煌”,就是科技與文化的完美結合——用戶不僅可以從線上多角度探索古跡,還可以通過預約購票、智慧景區導覽、傳統文化課程體驗等功能獲得一體化游覽服務。其整合線上線下空間,構建了一種“智慧文旅”的產業新模式,為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思考。
在如今的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傳統文化如何更好延續和新生? 5 月 16 日,由騰訊CDC主辦的第三屆SICC創新服務大會或許會給出答案。本次大會將聚焦文化保育、文化創新設計領域,探討傳統文化藝術與數字科技的交融生長,探索破圈交融的新路徑。
如同此次大會的主題“無設限”,數字化正在賦能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傳播,而傳統文化也同樣在啟發新的服務設計理念和思路,兩者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相互融合。大會將圍繞文化保育和文化創新,邀請多位傳統文物、建筑、服飾、工藝等不同藝術領域的行業專家,為我們分享最新發展趨勢和實踐經驗,開拓來賓在傳統文化與數字科技間的碰撞思路,探索新的服務設計課題。
活動現場,來自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的何人可教授,將進行主題為“基于地域文化的設計創新”的主題分享,介紹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在中國少數民族地區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當代化、國際化和商品化所作的研究、設計和文化傳播工作。來自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的鄭巖教授則將通過中國文物的四個故事,從“古典新義”出發,對如何利用中國的傳統藝術資源進行設計和創作帶來全新的思考分享。
此外,包括天津大學建筑學院的張玉坤教授、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曹雪教授、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資助項目部副主任、“母親郵包”、“超仁媽媽”、“天才媽媽”公益項目發起人趙光峰、深圳慢物質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創始人曾令波等重量級嘉賓也將結合各自經歷,從不同視角解讀互聯網時代下傳統文化和最新數字技術的碰撞與融合。
除了陣容豪華的行業嘉賓,本次大會還將匯集多位來自騰訊內部的相關業務負責人以及六位來自騰訊CDC的優秀專家,帶來關于騰訊對于未來設計的最新思考和洞察。
騰訊CDC作為用戶研究與體驗行業的先行者,經歷過騰訊公司多款重要產品的體驗設計,始終致力于用戶研究在互聯網跨界方面的探索和發展,在未來將更多地利用其在消費互聯網時代積累的用戶研究經驗,幫助合作伙伴在多領域探索研究,助力數字化服務創新升級在傳統文化領域落地,努力推動文化自信的提升和文化創新的發展。
5 月 16 日,“騰訊SICC服務創新大會”視頻號也將會對此次大會進行全程直播,所有重磅嘉賓的精彩分享以及設計領域的前沿進展將在云端同步,更多關于第三屆SICC創新服務大會的彩蛋,留待大家關注和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