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是AI開發程序員,工作主要是圍繞大語言模型,結合用戶的日常場景,做ToC向的AI工具開發。
之前我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電商。那會行業熱,工資高。2021年,互聯網大廠陸續發生壟斷、用戶隱私泄露等負面新聞,股價開始跌,整個政策都在“脫虛向實”,工作也越來越卷。
2021年,一位朋友問我要不要做人工智能,我就來到了現在的這家公司。
轉行要學很多東西,我這么大年紀了,不存在讓別人帶,都靠自學。轉行時,我也制定了系統化的學習路徑:先掌握基礎概念和專業術語,再研究行業的底層原理、商業邏輯,形成知識體系。
現在,AI產品在井噴式增長,每天都要看新的產品、技術、論文,我最關注的還是國外新開發的AI工具,得有幾千款。下半年等國內大模型能大批量商用后,到時AI類工具也會爆發吧。
AI作圖 by 娛樂資本論
過去十幾年,“互聯網+”帶來了經濟騰飛,現在“AI+”的時代來了。AI以后也會結合各行各業,成為新的基礎設施。
我覺得AI下一個發展的重點,一是“知識服務”,比如科大訊飛提出來的“工業知識庫”、“企業知識庫”,二是“垂直領域小模型”,像法律、醫療、金融模型等。大語言模型應用比較好的方式就是訊飛的1+N結構。即1個通用模型提升用戶的通用場景(工作和學習等),N個專業模型提升企業生產制造效率。以后,也會有更多專業的垂直領域模型出現,給企業提供私有化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