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情報進度條07:1500:00/07:15
2023年7月7日,證監會同意廣州期貨交易所碳酸鋰期貨及期權注冊。下一步,證監會將督促廣州期貨交易所做好各項工作,保障碳酸鋰期貨及期權的平穩推出和穩健運行。
廣州期貨交易所相關負責人坦言,碳酸鋰是鋰行業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鋰鹽產品,下游應用廣泛。作為鋰電產業核心原材料,碳酸鋰主要運用于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等領域。同時,在工業領域,碳酸鋰可作為陶瓷、玻璃、電解鋁、制冷劑、光通訊、稀土電解的添加劑等。此外,碳酸鋰還應用于醫藥等其他領域。目前,在碳酸鋰下游應用中,鋰電池正極材料占據主導地位,其中,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在碳酸鋰下游消費占比達60%,因此碳酸鋰也被稱為“白色石油”。
一位券商內部人士坦言,新能源汽車用鋰占鋰行業供給約1/3,且貢獻未來鋰行業大部分需求增量。若新能源汽車增速不及預期,鋰行業發展或將受到影響。
初步形成新能源金屬期貨板塊
廣州期貨交易所相關負責人透露,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碳酸鋰生產國和消費國,2022年產量和表觀消費量分別達到37.9萬噸和50.5萬噸,全球占比分別為63%和81%。以2022年均價48.24萬元/噸計,我國碳酸鋰消費市場規模約2436億元。隨著碳酸鋰期貨及期權的上市,廣期所將為新能源汽車行業以及儲能領域的發展貢獻期貨力量。
一家鋰鹽冶煉企業工作人員說,對于碳酸鋰期貨,企業會學習了解并嘗試交易,但會先觀望一段時間,熟悉定價模式。認同期貨帶來的保值作用,但也會擔心期貨會成為資金博弈的工具。
中信期貨研究所商品研究部副總經理沈照明認為,全球碳酸鋰生產和需求主要來自中國。碳酸鋰是新能源行業發展的基礎原料,被稱為白色石油,主要用于生產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部分,2022年全球鋰電池占碳酸鋰需求比例高達80%。而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碳酸鋰消費國和鋰電池生產國,2022年全球碳酸鋰消費需求共62.2萬噸,其中我國消費需求50.5萬噸,占比81%。全球超過90%的磷酸鐵鋰正極、錳酸鋰正極、鈷酸鋰正極、電解液以及超過50%的三元正極產自我國。
廣州期貨交易所相關負責人坦言,工業硅期貨和期權自2022年12月上市以來,市場運行平穩,為光伏、有機硅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硅能源”產業的平穩發展提供了風險管理工具,服務產業功能得以初步發揮。碳酸鋰期貨及期權上市后,新能源金屬期貨品種板塊將初步形成,為我國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發揮積極作用。
在沈照明看來,全球碳酸鋰產能主要集中在中國。2022年,全球碳酸鋰產量為60.6萬噸,其中我國產量37.9萬噸,占比62%,國外產量22.7萬噸,主要來自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我國碳酸鋰生產主要集中在江西、四川、青海三省,2022年合計產量占比為75%。
改變國內碳酸鋰定價模式
沈照明認為,海外交易所鋰相關合約缺乏流動性,廣期所新合約可規避相關問題。在廣期所之前,倫交所、芝商所和新交所已經率先推出了鋰相關的期貨合約,然而卻缺乏流動性,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定價問題,海外期貨定價基于市場信息服務商Fastmarkets的價格指標,并不能反映真實的現貨價格,可能造成期現回歸困難或者機構價格難以公允;二是與合約的設計有較大關系,海外的鋰相關合約均采用現金交割,僅僅依靠Fastmarkets的價格作為資金博弈雙方的標準,期貨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導致參與者不多;三是鋰鹽相關產業鏈主要集中在國內,海外期貨缺乏相應的交易基礎。這些恰恰是廣期所合約不同之處。
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督促廣州期貨交易所做好各項工作,保障碳酸鋰期貨及期權的平穩推出和穩健運行。
在沈照明看來,國內期貨合約的推出將對產業鏈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一是改變國內碳酸鋰定價模式。在推出碳酸鋰期貨合約前,國內碳酸鋰價格主要參考網站報價為主,然而網站報價相對滯后,而且信息采集可能缺乏公允,在期貨合約上市之后,碳酸鋰價格將由更多的參與者來決定,使鋰價更容易向公認的價格中樞收斂,避免長時間偏離正常價格。二是為產業鏈企業提供了套期保值工具。近兩年的鋰價大漲大跌使生產企業深受其害,期貨推出后企業將可以利用套保工具,以此來規避價格波動風險,如上游企業有存貨,可做賣出的套期保值;正極材料企業想在未來進行買入,可做買入的套期保值。
前述鋰鹽冶煉企業工作人員坦言,合約開盤價格會影響企業行為,如果開盤價是33萬元,肯定會把一半的產能做賣出保值。企業有套保需求,并且在積極申請LME的交割品認證,來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沈照明認為,國內碳酸鋰期貨合約的推出對我國爭奪定價權有積極意義。由于我國鋰資源相對較少且品質較差,所以一直以來依賴進口,《2022年中國鋰產業報告白皮書》顯示,2022年我國從國外進口鋰輝石精礦約284萬噸,鋰行業原料對外依存度約為55%,對外依存度高且集中使我國進口時缺乏對鋰礦的議價能力,而國內期貨品種的推出可能會對此有改善。
來源: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