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從1886年誕生,經過130多年發展歷程,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完善的體系,從最初的三輪發展到四輪,從最初的單缸發展到現在的多缸,車內的設施就更不用說了,簡直不可同日而語。要是把汽車上的進步全部講出來,估計得講到海枯石爛。所以這篇我們先聊聊發動機,看看在這么長的發展進程中都有哪些發動機類型出現,他們的特點都有哪些。

因為發動機種類較多,所以我們從形式上進行分類。
直列發動機
直列發動機是最早裝配在汽車上面的,最開始汽車上裝的是蒸汽機,經過多位發明家改進,最終由奧拓改良奠定了現代發動機的雛形,從此人類便一發不可收拾,在直列發動機上玩出了各種花樣,直列單缸、雙杠、三缸、四缸、五缸、六缸、八缸、十二缸,都曾出現過,并搭載到相應車型上。直列發動機一般用L代替,例如L4就是指直列四缸發動機。

直列發動機的優勢是結構相對簡單,運行穩定,現在多以四缸發動機為主,因節能減排的原因,三缸機也逐漸成為主流。五缸發動機曾是奧迪和沃爾沃的最愛,不過因為五缸發動機平順性差,所以奧迪和沃爾沃也相繼棄用。直列六缸則一直是寶馬的看家法寶,因為節能減排的原因,這款發動機差點被寶馬遺棄,不過因為其運轉時優異的平順性,寶馬的現款車型也都有搭載,奔馳也打算從新啟用直六發動機。
雖然三缸浪潮很兇猛,但是真正懂車的車企才知道什么是好的發動機,堅持生產直列六缸發動機就是最好的證明。

V型發動機
這種發動機是根據它的布局形狀進行命名,V型發動機的好處是重心相對較低,而且因為相鄰氣缸錯位布局所以相同缸數V型發動機相較直列發動機長度更短,高度更低,在發動機艙里方便布局。另一個就是錯位布局帶來的好處,氣缸往復運動的時候,震動會被自身相互抵消一部分,所以V6、V8、V12的平順性相對較好。但如果單純從結構上比較的話,L6的平順性較V6還能更好一些。

V型發動機的弊端就是需要兩套缸蓋,發動機內水路也相對復雜,所以制造成本高,一般用在中高端車型上。V6向來也被看做是高端車型的入門標配,但現在的高端車型也有2.0T的入門級車型。V8發動機則一直被視為激情的代表,奔馳AMG63系列常搭載V8,美式肌肉車更是對V8情有獨鐘,因為V8發動機的動力總是很暴躁,能帶給人更多驚喜。V12則一直被視為藝術品般的存在,一般搭載于品牌的旗艦車型,它代表了平順,代表了車型的級別,更代表了車主的實力。V10發動機因為平順性差,所以搭載車型較少,代表就是蘭博基尼Huracán和奧迪R8。V2發動機則一直是哈雷摩托的標配,也常搭載于奧古斯塔,印第安等車型上,V4發動機則一直受杜卡迪等高性能摩托車鐘愛。

從V型發動機中又有一個分支叫VR發動機,由大眾研發,屬于研發布加迪威龍時技術過剩的產物,它采用比V 型發動機更小的夾角,一般為15°,使得發動機結構更緊湊,優勢是同排量情況下發動機體積可以做的更小,方便在發動機艙內布局,所以能制造更大排量的發動機,缺點是發動機過于緊湊,冷卻水路較難布置,制造難度大。

水平對置發動機
水平對置發動機又稱為H型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將傳統L型發動機的上下往復運動改為水平往復運動,所以將震動優化的非常好。而且這種發動機重心更低,更有利于汽車操控。現在斯巴魯的全系車型都在用水平對置發動機,但是發明者卻是奔馳的創始人卡爾·本茨,保時捷的Boxter系列車型也一直在用水平對置發動機,現在雖歸為718車系但水平對置發動機一直都在用,寶馬摩托車著名的“拳擊手”發動機也屬于水平對置。

這種發動機雖然有重心低,振動小的優點,但是也有缺點,就是制造成本高,因發動機布局不常規,對氣密性和潤滑冷卻系統都有較高要求,所以導致制造難度加大,而它低重心帶來的優勢并沒有比其他類型的發動機明顯突出,所以沒有被車企廣泛接受。

W型發動機
W型發動機并不是真的W形形狀,而是由上面提到的兩組VR發動機組成一個V型發動機的布局,這種發動機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把更大排量的發動機體積做的盡可能緊湊,方便在發動機艙內布局,W型發動機的代表作就是布加迪威龍的W16發動機,16缸的發動機要是做成V型則體積太大,不一定能放進車里。W型發動機就是大眾為研發布加迪威龍的新產物,W12發動機也一直是輝騰,途銳和A8L最高配的代表。

發動機種類雖多,但平常還是直列和V型居多,而且日益嚴苛的環保法規使得V12和W12發動機也逐漸離我們遠去。也許V12和W12發動機最后的歸宿會如同高端機械手表一般,單純成為身份的象征。
汽車發動機類型就這么多了,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沒有拿小本本記下來呢?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了解到更多關于汽車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