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腦機結合、AI等技術將會如何改變個體認知、大眾生活和產業發展?騰訊等科技巨頭應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開放·共生”的主題如何解讀?11月1日,在2018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主論壇上,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董事長湯道生,世界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杰弗里·韋斯特(Geoffrey West),好萊塢金牌制作人喬恩·蘭道(Jon Landau),全球首位半機械人藝術家內爾·哈維森(Neil Harbisson),在騰訊開放平臺部總經理王蘭的主持下,從科技、文化和產業等不同視角,對以上話題展開碰撞。
喬恩·蘭道則從電影文化的視角進行闡釋,他認為生活本身就像互聯網一樣,一切事物,每個人都是互聯互通的。他也強調,并不是說技術不重要,而是人類在靈魂深處其實應該意識到,人類命運是一體的,沒有人是單獨一座孤島,我們需要為彼此負責,尤其是為下一代人的未來共同努力。
從左到右依次為:王蘭、杰弗里·韋斯特、湯道生、內爾·哈維森、喬恩·蘭道
科技對人類個體的影響更像是一種無限的連接
衣食住行的的智慧化,一部手機可以游覽一座城市,電子芯片植入身體……新技術對人類的影響已不是局限在影響人類的日常生活,同樣也在影響人類的身體和認知進化。王蘭向各位嘉賓拋出的第一個議題是“關于技術對個體的改變與影響”。
內爾·哈維森講述了全球首個合法半機械人的具體體驗。“我曾看到我的大腦慢慢地和技術融合在一起,經過幾個月之后,我感覺我的天線已經是我身體中的一部分,它改變了我的自我認識,這是我之前沒有想到的一點。我覺得在生理上、心理上,已經和技術有非常好的融合。”在哈維森看來,雖然很多人沒有像他一樣把天線埋入自己的顱骨,但他們其實已經在生理上和技術形成了融合,他們通過資源、技術的植入獲得新的體驗和感知。就像有人會說我這個人電量快不足了,就像手機電量快不足了一樣。作為半機械人,哈維森最大的體驗是看待人類感知的視角發生了變化,他認為人類沒有辦法去驗證其他生物是否有自我意識,是否有感知的能力,所以他不覺得人類是唯一有感知能力的生物,也不覺得人類是這個星球上唯一有自我意識的生物物種。
對于科技發展對人類個體感知能力的影響,湯道生和杰弗里·韋斯特則認為,即便科技不斷進步,通過額外的傳感器可以增強人類與生俱來的一些能力,但大部分人的自我意識還是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正常的人類,因為擁有這些傳感器的人會有獨特的感知系統,他們和普通人是不太一樣的。湯道生表示:“雖然手機已經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它甚至比我們身體其他的器官對我們的影響更大,但它并不真正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我也并不覺得它一定要跟我們的身體有這種附屬的關系,它可能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一些參數,但很多時候它更像是一種無限的連接。”
喬恩·蘭道認為人類的情感是來自于內心,但他同時也透露,他們正在拍攝一個電影,電影的主角是年輕的半機械人女孩,她有一個人類的大腦,但她身體的其他部件是電子部件。電影的主題也是在探討人是如何感知的,以及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你有人類的大腦還是因為有人類的心靈呢。
共生已成基本發展共識
高端對話主持人、騰訊開放平臺部總經理王蘭
王蘭介紹,本屆大會特別設立2萬平米展區,分成了產業街區、文創花園、科技森林三個部分,展示了125個騰訊及合作伙伴項目。大會展示出的涵蓋產業、文化、科技的先鋒嘗試、尖端作品及前沿思想,既是騰訊連接各個產業的核心工具和方式,更是騰訊助力合作伙伴數字升級的典型案例。“就像‘開放·共生’的大會主題所詮釋的:在連接一切的互聯網時代,每一個人、企業的發展都彼此依存,互相支撐,共生方能創造未來。各位認為,日益提升的科技將會對產業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王蘭向嘉賓們拋出第二個議題。
湯道生表示,伴隨著互聯網發展進入下半場,互聯網不只要提升衣食住行的交易效率,更要推動衣食住行的生產方式變革。湯道生同時認為,互聯網和所有行業之間的邊界已經變的越來越模糊了,今天很難去說某家公司是屬于互聯網行業,還是屬于非互聯網行業,而在全世界都在被互聯網連成一體的情況下,共生已成為當今企業發展的基本共識,就像騰訊與合作伙伴之間的共生共融關系。
杰弗里·韋斯特對此表示認同,在《規模》理論,企業是非常脆弱的,城市的發展會非常強勁。但是,當企業不斷對自己進行自我投資,不斷進行自我調整和生長,就可以在新的經濟與社會周期里發展的非常快速。
作為球首個合法半機械人的內爾·哈維森,他看到自身大腦、生理及心理上都已經和技術融合在一起,并逐步改變自我意識,最終形成“人機共生”。
喬恩·蘭道則從電影文化的視角進行闡釋,他認為生活本身就像互聯網一樣,一切事物、每個人都是互聯互通的,并不是說技術不重要,而是人類在靈魂深處其實應該意識到,人類命運是一體、共生的,沒有人是單獨一座孤島,我們需要為彼此負責,為下一代人的未來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