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春天的腳步如約而至。然而,在眾志成城抗戰疫情的特殊時期,似花非花、似雪非雪,惱人的楊柳絮又來了。
楊柳絮產生的真正原因?楊柳絮應該怎么治理?目前都有哪些方法?
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讓我們走近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康向陽教授,從科學的角度了解一下相關的知識。
康向陽教授,博士生導師,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學科負責人,林木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康教授團隊致力于楊樹研究數十年。
關于楊柳絮
康教授說,楊柳是楊柳科植物的統稱,雌雄異株。楊柳“飛絮”實際就是楊樹、柳樹雌株蒴果成熟后附著在種子上的種毛。
楊柳種子在春天依次成熟,形成飛絮。北京地區一般4月上旬為毛白楊等白楊雌株,4月中旬為垂柳等柳樹,4月下旬為青楊及青黑楊雜種,5月上旬為歐美楊等黑楊。
楊樹雌株蒴果成熟開裂,種毛上攜帶大量種子
楊樹種毛攜帶種子從果序上脫落形成飛絮
因種植的楊樹品種不同以及氣溫變化差異,形成一個地區可持續40天左右的楊柳種絮漫天飛舞的景象。
黑楊果序
柳樹果序
白楊果序
楊柳飛絮災害源于雌株栽培面積過大,其主要原因為:我國缺材少林,生長量一直是第一育種目標,楊柳雌株因前期生長較快而易被選中,造成雌株品種相對較多;苗木按直徑計價,雌性品種因苗期生長快、效益高而被大量繁育、銷售;楊柳苗期雌雄辨識困難,雌株容易假冒雄株品種種植等。
我國楊柳栽培面積世界第一,其中僅楊樹人工林就達856萬hm2,占全國人工林總面積的12.3%,提供國產木材的18.3%,是我國三大造林樹種之一,在用材林、防護林建設和城鄉綠化中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楊柳是既可迅速提供生態防護效益,又可快速生產木材的樹種。利用楊柳雌雄異株和速生的特性,由城鎮中心地帶開始,逐步采伐楊柳雌株,并替換種植雄株品種,同時通過銷售采伐的楊柳雌株木材以補充林地長期占用的支出,經濟利用國家珍貴的宜林地資源,才是解決楊柳飛絮問題的正道。
關于北林雄株
康向陽教授課題組研發的“北林雄株1號”和“北林雄株2號”,已通過國家成果鑒定和國家林木良種審定。
‘北林雄株1號’、‘北林雄株2號’主要特性有:
1、樹形美觀、雄株不飛絮,是有效解決楊樹飛絮問題的適宜替換品種。
2、生長迅速,可迅速成林,育苗出圃快,是城鄉綠化和速生豐產林建設的適宜品種。從位于河北、山東、河南3個試驗點的5年生試驗林生長測試結果看,“北林雄株1號”材積生長量平均5.90m3/畝,比對照1319平均高出168%,比‘三毛楊3號’平均高出15.8%;‘北林雄株2號’材積生長量平均6.80m3/畝,比對照1319平均高出209%,比‘三毛楊3號’平均高出36.1%。
3、材質優良,纖維長、纖維含量高、木質素含量低,是優良的紙漿等纖維用材林建設的適宜品種。其中‘北林雄株1號’纖維長度、綜纖維含量平均為0.854mm、85.90%,比對照1319平均高出26.0%、3.8%,比‘三毛楊3號’平均高出6.4%、2.4%;木素含量平均為17.42%,比對照1319平均低28.7%,比‘三毛楊3號’平均低8.3%。“北林雄株2號”纖維長度、綜纖維素含量平均為0.820mm、85.46%,比對照1319平均高出20.9%、3.3%,比‘三毛楊3號’平均高出2.1%、1.9%;木素含量平均為17.72%,比對照1319平均低27.5%,比‘三毛楊3號’平均低6.7%。
4、木材基本密度大、抗風能力強。5年生時,‘北林雄株1號’木材基本密度平均達到0.3555G/cm3,比‘三毛楊3號’高8.3%,與對照二倍體毛白楊無性系1319相當;‘北林雄株2號’木材基本密度為0.3393g/cm3,比‘三毛楊3號’高3.4%。
國家良種‘北林雄株1號’、‘北林雄株2號’主要適宜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中南部、山東西北部以及河南中北部等地的平原和河谷川地栽培。目前,已開始向包括北京在內的適生區推廣。(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來源: 北林生苑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