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最常見的四沖程汽油發動機為例,其工作的四個階段分別為:

四沖程汽油發動機的工作原理
· 進氣行程:「活塞」從「汽缸」(又稱「燃燒室」)內「上止點」移動至「下止點」時,「進氣門」打開,「排氣門」關閉,新鮮的空氣和汽油「混合氣」被吸入「汽缸」內;
· 壓縮行程:「進/排氣門」關閉,「活塞」從「下止點」移動至「上止點」,將「混合氣」壓縮至「汽缸」頂部,以提高「混合氣」的溫度,為做功行程做準備;
· 做功行程:「火花塞」將壓縮的「混合氣」點燃,「混合氣」在汽缸內發生『爆炸』產生巨大壓力,將「活塞」從「上止點」推至「下止點」,通過「連桿」推動「曲軸」旋轉;
· 排氣行程:「活塞」從「下止點」移至「上止點」,此時「進氣門關閉」,「排氣門」打開,將燃燒后的廢氣通過「排氣歧管」排出「汽缸」外。
在這個過程中,參與燃燒做工的主要是「氧氣」(空氣)、「燃油」(汽油)和「發動機」內部的金屬部件。污垢便是由這三大『參與者』產生的。
無法充分燃燒的燃油產生「積碳」

進氣道及進氣門嚴重積碳(實拍)
所有的「燃油」無法充分被燃燒,比如「汽油」中部分未被燃燒殆盡的「碳元素」會產生「積碳」,附著在「進氣道」、「進/排氣門」、「汽缸」、「噴油嘴」、「火花塞」等部件上。部分脫落的「積碳」會在「燃油管路」和「油箱」中漂浮或沉淀(當然,大部分會被「燃油濾清器」過濾);
潤滑油變質產生油泥等

變質機油中存在著各種污垢(實拍)
「發動機」主要由「曲軸連桿機構」來做功,而「曲軸連桿機構」必須通過具備潤滑、密封、清洗等功能的「發動機潤滑油」(即「機油」)進行潤滑保護。但由于「發動機」工作時「汽缸」內部高溫高壓,久而久之機油便不可避免地發生變質,產生油泥、膠質(又稱『漆膠』),若超出了「機油濾芯」的過濾承受范圍,便會在整個「潤滑系統」中循環,部分會在「油底殼」中沉積;
部件摩擦產生金屬碎屑

活塞磨損時,產生金屬碎屑(實拍)
「活塞」在冷啟動或未得到充分潤滑的情況下,與「汽缸壁」摩擦,產生金屬碎屑,這些碎屑也會隨著機油一起被帶入「潤滑系統」,一部分也會沉積在「油底殼」中;
來自外部的雜質

長期不進行發動機內部清洗,可能會導致的一些故障,記住是可能
當外部空氣通過「進氣系統」進入「發動機」時,部分未被過濾的微顆粒雜質就被帶入了「汽缸」,其中不能被燃燒的部分,就成了在「發動機」內部的雜質。
「發動機」內部清洗服務有哪些?
簡單了解了「發動機」內部污垢的形成原因,我們會發現一個規律:
越是離「發動機」做功近的部件和位置,越容易產生「積碳」、油泥、膠質等污垢。

傳統四沖程汽油發動機的基本構造
沿著這條規律,我們就可以找出所要清晰的目標。以傳統的「四沖程汽油發動機」為例,它由兩大機構和五大系統組成,即由「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以及「燃料供給系統」、「潤滑系統」、「冷卻系統」、「點火系統」和「啟動系統」組成。

主流發動機內部清洗項目(概述)
故此,我們常見的「發動機」內部清洗服務,大多都是對兩大機構三大系統的清洗,即「曲軸連桿機構」、「配氣機構」、「燃料供給系統」、「潤滑系統」和「點火系統」。通過上面的表格,大家可以有初步的了解。

發動機內部清洗的主要部位(手繪線稿)
當然,我們對同一個部件的清洗會有不同的方法,還有不同的服務名稱,接下來就容我逐一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