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北斗衛星示意圖
近日,隨著最后一顆北斗衛星組網完成,北斗系統已經建設全面完成,對此網友表示疑惑,北斗衛星沒有保護,為何中國不擔心美國攻擊?原來專家早有對策,北斗系統擁有多顆備用衛星,即使一顆被攻擊也不影響正常使用,所以北斗衛星的防御能力毋庸置疑。
圖為北斗三號系統的運行示意圖
衛星定位系統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測量衛星與地面站點的距離,得到一個以衛星為球心,距離為半徑的球面,將上述過程用不同衛星重復三次,產生三個球面的交點,這個交點位置就是地面站點的精確定位,經過多次重復,從而獲得更加精確的位置數據,衛星定位系統可以持續發送一定頻率的無線電信號,接收者只需持有信號接收器,就可以使用可靠的導航服務了,目前衛星定位系統在軍事戰略和民用商業領域方面已經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這種工作模式之下,系統內的每一顆衛星都需要對地面某一點進行測距,否則全球組網就會失去意義,基于這個特殊要求,定位系統當中所有的衛星都具有互相備份的能力,如果沒有的話,就不算是一套完整先進的衛星定位系統,這樣一來,使用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圖為衛星定位系統工作示意圖
一般情況下,一套成熟的衛星定位系統由20顆以上的衛星組成全球網絡,確保在地球上任意一個地點,都能夠接收到3顆以上的衛星信號,除了常用衛星之外,還有10顆左右的備用衛星隨時待命,那么是不是就算衛星被摧毀也能運行?如果只有少量衛星失去功能,其余的在短時間內也可以填補這個空缺,整套衛星定位系統的功能不會受到影響。
另外,最近北斗還曝光了一個隱藏能力,那就是能夠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提供精確制導,大幅提高對目標的打擊精度,難怪美國如此擔心,同時,中國快反火箭方面的技術處于領先地位,北斗系統一旦出現損失,通過使用快反火箭發射小衛星,24小時之內就可以對網絡進行全面修復。
圖為最后一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成功發射
總體來看,相比GPS系統,北斗在抗干擾和安全性方面更勝一籌,而且覆蓋范圍大,通訊盲區也較少,特別適用于大范圍監控管理和采集數據,使用起來更加高效便捷,難怪有消息指出,美國方面已經準備限制北斗衛星的全球推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