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地產廣告總是說,房子是給人安全感的地方,但事實上,這也是一個充斥著危機感的市場。
文 | 謝石 余京菁
編輯 | 楚明
運營 | 一凡
政策降臨的那一刻
改變是跟著一條消息到來的。7月15日上午9點半,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在官網上公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它被稱作“715新政”,也被稱為“史上最嚴厲樓市調控”——深戶購房者落戶需滿3年、非深戶購房需連續繳納5年社保、離婚往前追溯3年、滿5年才減免轉讓增值稅,等等……這則新政一共只有1500個字,它改變了數不清的人生路徑。
王瑩是被這1500字影響到的其中一個人。在715新政推出前,她是合格的購房者。她今年23歲,去年12月從香港碩士畢業后,選擇到深圳的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入職。剛剛過去的大半年對她來說是一場全速跑,這個職場新人要忙著適應辦公室,融入新工作,還要一邊跑落戶手續,一邊找中介看房。
在中國,買房是一個年輕人的成人式。盡管忙碌辛苦,但關于未來的美好預期支撐著她堅持了下來——等戶口落好了,房子也差不多看好,買了房子住下來,接下來就能迎接人生新階段了。
然而,過去的4個月里,深圳的樓市也在經歷一場全速跑。丁偉在深圳做房產中介,在過去的半年里,他的手機只在過年前后消停過。進入3月份,人們親歷了一場肉眼可見的樓市熱,房價一路飆升,房產中介門口掛牌的房價一直在變換更高的數字,部分新房項目出現“萬人搖號”、“日光盤”。
有些同行在3個月內就完成了去年一整年的銷售業績。在一些房價猛漲的地段,2015年還能2萬一平買到的房子,年初已經是7萬一平,而現在,不帶學位的都可以賣到9萬一平,而帶學位的基本上漲到了13萬一平了。而在漲價的核心地段寶安中心區,均價已經基本達到每平米10萬以上了。
不斷推高的樓市帶動了一場持續了4個月的熱情。根據深圳房地產信息網數據,上半年深圳二手房住宅成交44000套,同比增加41.2%,是自2016年以來的新高,其中6月深圳二手住宅成交量沖破萬套,達10594套,創下4年來的最高值。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則顯示,今年3-5月,深圳二手房價格環比漲幅在全國70個大中城市分別排名第1、第2、第2;同比漲幅分別為9.7%、10.3%、12.0%,在全國70個大中城市分別排名第5、第3、第2。而到了6月份,深圳二手房價格環比漲幅再次領跑全國,同比漲幅達到14.3%。
在房價高企的北京、上海和深圳,動輒每平米近十萬元的單價讓一套房子意味著數百萬的資產項目,是大部分普通人用盡一生才能償還的龐大債務。盡管高考、升學、畢業、找工作都有層層關卡,但只有親歷了買房,才能學會生活的一種真相——再縝密的生活規劃,都存在隨時崩潰的脆弱。
熬過了持續了近4個月的“一天一價”的瘋狂上漲后,王瑩終于在7月初拿到了自己的深圳戶口。就在715新政頒布前一個星期,她已經確定了自己想要買的房子,和家人打電話討論著未來的家。她發給爸爸看房子的照片,敞亮的客廳,有落地窗的陽臺,一家人還商量著把理財取出來,為買房的首付做準備。
在和爸爸的微信對話框里,同一屏還能看到那張房子戶型圖。7月15日9點半之后,卻變成一番心酸的對話。她給爸爸打了一個電話,兩個人仔細閱讀了715新政里的每一個字。她失去了購房資格——新政規定,購房者需要在本市落戶滿三年,且能提供購房之日前在深圳連續繳納36個月及以上的個稅或社保證明。顯然,剛剛落戶的王瑩無法滿足這樣的條件。

▲ 之前看好的戶型,政策下來之后也無法屬于自己了。圖 / 視覺中國
過了一會兒,她在對話框輸入,“確定買不了。”爸爸回復,“看到了,即日生效。”
擠在去上班的地鐵上,她哭了起來。“我其實蠻想給自己一個安全感的,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感覺看了這么久,沒有戲了。然后突然覺得,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來這里。如果我早一點知道這個消息,我應該就不會來(深圳)了。”她告訴每日人物。
但哭過之后,更大的感受是失落。“個人的力量在社會的洪流中真的顯得太過渺小,也感慨房價的變態讓社會變得畸形……小時候想做醫生,為的是懸壺濟世。長大了做互聯網和金融,為的是賺更多的快錢。”她當天在知乎的提問下這樣寫道。“我現在也突然失去了目標,不知道自己996的意義在哪里了。”
和爸爸的對話框里,她一開始還在跟自己鬧別扭,“我好難過呢”,“我為什么這么倒霉”,過了一會兒,經歷了買房成人式的她也恢復了“大人的理智”,叮囑爸爸,“家里的理財還沒退出來吧,暫時不用取出來了。”
循環
丁偉在深圳做房地產中介,經歷過好幾輪房價的漲與跌。他比大多數人更早知道新政消息的到來,并不是因為知道什么內幕,而是一種直覺,更準確地說,“一直在等靴子落地的那一刻”。
把時間放遠了看,他的工作是一種循環:漲得兇的時候,總會有新文件出來,市場應聲消停一陣子,但要是消停得太平淡了,又會出現另一個文,刺激房價向上爬。這個規律在他的工作中循環往復地出現,像一個不斷循環的螺旋。
對丁偉來說,深圳這一輪的樓市螺旋是從去年雙十一開始的。那天他原本正在往自己的購物車囤貨,突然之間很多看房的客戶給他發消息,新消息提醒叮叮叮叮響了一天——那一天,深圳住建局公布新政,建筑面積144平米以下的住宅取消豪宅稅,人們看到以后立馬找中介,想要買房子。
對深圳剛需購房者來說,這是一次不亞于雙十一的消費刺激。深圳因為房價高,常常出現普通住宅豪宅化,也就是說,明明只是買幾十平米的普通二手房,但因為總價高而需要按豪宅標準繳納高比例稅。雙十一政策改變了豪宅標準,大一點的房子一千萬有的甚至可以免掉三百萬的稅,對于改善型剛需購房者是一劑強心針。
丁偉發現,自從有了這個政策,原本打算買幾十平房子的人會跟他提出,想去看看更大一點的房子,“有沒有符合豪宅標準的房子?”
樓市變得活躍起來。事實上,借著政策東風進場的不只是剛需家庭,還有更多投資資金。
“很多人企業不好做,人就拿錢來買房子,抗風險。”政府為了扶持中小企業創業,提供了貸款福利,其中一種叫做企業經營貸,利息國家補貼一半。尤其是疫情之后,國家對企業資助,很多錢流入市場,再加上疫情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導致投資收益不理想,有些人就選擇拿錢買房,房地產抗風險能力強,資金又重新流回房地產了。這是在政策邊緣打擦邊球,而這些人也非常容易辨識——他們不講價,有的甚至不去現場看房,成交很痛快。因為他們的需求只有一條,讓錢保值。
春節是一年當中生意最平淡的時候,不管是買方、賣方還是中介都回家過年了,再加上今年春節又疊加了新冠疫情的隔離需求,和其他大部分城市一樣,深圳樓市的銷售曲線在這個時間段出現了一個交易低谷。然而進入3月份,隨著居家隔離要求逐漸放開,樓市銷售曲線向上沖刺一般地挑起一條上升直線,一路沖高。

▲ 今年3月之后,樓市逐漸回暖,看房買房的人越來越多。圖 / 視覺中國
丁偉在這段時間進入了瘋狂的忙碌中,忙到了他有時候都來不及思考這股樓市熱情到底是哪來的。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對人群聚集有嚴格限制,視頻看房成了他的工作重點。他學會了熟練使用騰訊會議和釘釘會議,一個人在待售房子里給客戶做直播,客戶在屏幕另一端問,“再給我看看廚房”,“客廳這個時間的采光怎么樣”,他就按要求在房間里跑來跑去,給他們展示房子細節,講解房源。
成交活躍,合同簽得也痛快,最忙的時候店里一下子來七八組同時簽約的客戶,因為防控疫情的緣故坐不下,只能排隊等。常常出現當天看當天買,12小時內就搞定的買賣合同——畢竟,在房價不斷攀升的日子,第二天一睜開眼睛,同一套房子又變成另一個價格了。
來買房的人告訴了他這股樓市熱情的源頭。討論買房意向的時候,人們最常說的答案歸根到底就是兩句話,“怕上不去車”和“怕錢縮水了”。
危機感是促成房地產買賣的根本動力。盡管房地產廣告總是說,房子是給人安全感的地方,但事實上,這也是一個充斥著危機感的市場。在中國,股市和樓市一直都是人們釋放投資焦慮的地方,對抗通脹為數不多的出路。
715新政讓這股熱情冷卻下來。丁偉說,新政的好處是讓市場冷靜下來,特別是打擊到了投機性質的投資資金涌入,避免房價過熱。不過同時,它的確也波及了一些剛需家庭。有的業主處于換房階段,賣掉了自己的房子,想改善居住條件,拿賣掉的錢買新的房子,可是政策一出,他因為社保不足五年,卡在了限制條件里,買不了房子了。還有的來深圳很久了,但是最近剛剛換過工作,社保沒能連續繳存,也失去了購房資格。
3月以來的深圳樓市熱潮讓丁偉想起2015和2016年,那也是一輪房價不斷攀升的螺旋,一天一個價,一直持續了快兩年。“咱們中國老百姓有個習慣,買漲不買跌,都是這樣。漲的時候,資金很多都往這里流,它帶動著投資客、剛需、置換、改善的,都行動了起來。越是漲的話,他越想早點買。就像股票一樣,但是股票會跌下來,但是大家都堅信房價漲上去是下不來的,深圳也下調過一點點,很少暴跌,房子在抗風險能力上屬于最好的了,很多人就愿意把錢放這里,關鍵還能拿去抵押貸款,做企業的人貸出來的利息比銀行還低,所以人都買房,買漲也就比較容易。”他告訴每日人物。
同樣的情緒在房地產市場中周而復始地上演。它催生了此前北京房價的飆升,也讓杭州的房價曾經一條直線上升,同一個故事在上海、廣州、成都都出現過。不過在深圳,715新政之后,一切好像又循環回來了。因為豪宅的標準又添了一條750萬的總價限制,人們開始看小一點、偏一點、便宜一點的房子了,發給他的消息也變了:“現在還有750萬以下的房子嗎?我不要豪宅。”
消失的賽道
就在同一天,同一條消息影響了更多人。沒上車的懊惱,但事實上,上了車的人也并沒有感到快樂。楊楊在7月9號簽了合同,買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這是她用自己掙來的錢買到的一個歸屬感,而一切發生得非常快。周六回家路上,她路過一家房產中介,看到門口小白板上的廣告上,一套45平米的房子總價自己能負擔,就這樣開始了看房,第二周周四下午跟公司請假,出來就簽了合同。不到一周后,當她刷微博看到715新政,第一反應其實是后怕。

▲ 提前買了房的人一樣受到了新政的影響。圖 / 視覺中國
“我當時看第一條,就把我嚇住了。我一直繳社保,但是我的戶口是去年年底,當時我很緊張,我怕這個房子最后買不下來。”楊楊告訴每日人物,她著急地挨個詢問中介,我的房子安全嗎?在得到肯定答復后,她還是焦慮了很久,不停查詢政策細則。那種焦慮是買房子過程中無法抑制的恐懼本能。“新政剛出來的時候非常緊張,緊張了很久。”
7月15日政策下發,當天正式生效。此前幾天,丁偉和同事們已經連著熬夜加班好幾天了,跟新政搶時間的人越來越多,每天都他都會收到不斷提醒的新消息,詢問他哪里還有合適的房子,可就在政策下發一天之后,詢問的新消息依然多,但人們不再問房子細節,最常見的問題變成了——“我還有資格嗎?”
因為715新政,王瑩最近幾天過得很迷茫。買不了房子,她在迷惑自己為什么要生活在深圳,可要放棄自己正在起步的工作,也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她擔心房子在自己沒資格購買的日子里繼續漲價,擔心自己3年之后買不起,“只希望房價橫盤,3年之后還能上的起車”。
王瑩說,現在她有時候甚至會想,如果自己沒有努力讀書,沒進成熱門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甚至如果家里能再窮一點,壓根湊不齊首付,或許也不是一件壞事。“這樣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退居二線,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市民。認識無數清北TOP‘人中龍鳳’的朋友,可問起他們的目標,竟然大多都是在北上深港買上自己的房子,現在看來挺悲哀的。”
其實,即便是靠房價的傭金掙錢,丁偉自己也不希望房子漲價太厲害。“畢竟我也是年輕人,這種工作也不穩定。這房價一漲,我看了也怕啊。我覺得壓制一下也挺好的,咱們也要考慮有錢買房,都是老百姓,房價太高畢竟不好的,大家都能買得起,那才是最理想的。”
曹毅在深圳寶安區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他在業主微信群里圍觀了這一次深圳房價的一路飆升,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房子漲起來,但他并不打算賣。
曹毅做過7年的北漂,互聯網發展最迅猛的那幾年,他去過杭州,在廣州生活過4個月,最后在深圳買了房,現在去了上海,又一次成了漂泊者。可是,他還是希望有天能回到深圳生活。他喜歡這座城市,這里有全國唯一一個位于市區里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會為了圖書館專門制定一部法律。早年間做記者的時候,只有在深圳,他約訪醫院的時候才不用走宣傳流程,會有專業的社工對接他的需求,提供幫助。這座城市的外來人口占比近70%,這里很少有漂泊的感覺,這里會把“來了就是深圳人”寫成城市標語掛在路邊。
瘋狂開始在另一個地方循環。買不了深圳的房子,人們開始尋找周邊地區的機會。715新政后的第二天,惠州的售樓現場到了午夜還排著隊,而東莞的房價也在步步升高。

▲ 最近在東莞看房的人也越來越多。圖 / 視覺中國
在買房的賽道上,有些人不得不吃力地向前跑,但有些人已經從這個賽場上消失。丁偉見過一個買房者,在他看來,那是一個標準的聰明人,剛三十出頭,有一份大企業的穩定工作,大學畢業,收入很好,說話文質彬彬的,對生活抱有良好的設想,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支撐他買房的動力就是對美好的希望。
丁偉第一次帶他看房,那時候他看中的房子總價大約500萬,但他總想仔細挑。因為平時工作忙,他只有每個周末出來看房。房價曲線就在他一個又一個的周末徘徊中慢慢向上爬,政策也在不停變,他最初看的那套房子從免稅變成了加稅,已經漲價到700萬了。
這個聰明人似乎陷入了樓市特有的心理陷阱——正是因為知道自己錯過了一個又一個機會,越不出手,越難出手。只有不理性的瘋狂才能促成買房。中間丁偉還幫他租了房子,他喜歡上了新租的小區,三房一廳月租4500,住得也踏實,導致他有好一段時間不怎么愛周末看房了。有天還跟中介說,生活在這里是自己想要的樣子,之前找的房源都作廢了,重新找房吧!
715新政出臺后,丁偉意識到,這個看了兩年房的人已經劃歸“無購房資格”那一序列里面去了,因為他沒有在深圳落戶,之前為了職業發展,換過一次工作,社保斷了一個月。按照新政要求,現在的他已經沒有資格買房子了。
和這個理智人的對話窗口不再有新消息,丁偉知道,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他都不會再見到這個人了。就像通訊錄里加的其他很多買房賣房人一樣,恐怕要再等上一段時間,窗口才會再次冒出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