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阡陌涌生機
電動下鄉已搖旗
前路仍有荊棘布
厚積薄發事可期
上中學的時候,語文老師曾經提到過:讀懂了鄉村文學,才算了解了中國。那時候不懂,鄉村跟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但是隨著不斷成長,我注意到,這個世界不僅有一線城市的陽春白雪,也有下沉市場(主要包括三四五線城市與廣大農村地區)的下里巴人。而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下沉市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借著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召開的第一屆主題為“中小城市與農村電動化發展”的電動汽車市場與消費論壇,搜狐汽車·E電園與多位專家學者、政企高管進行了交流,他們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從前很少見到的新能源汽車下沉市場的發展藍圖。我們將從背景、機遇、挑戰和發展四個部分與您一同走進“除一線城市外,中國大地上的另一種色彩”。
· 背景:廣闊的農村市場是未來的汽車增長點
先說下沉市場的背景:小城市與農村人多、車少,大家駕車出行的需求挺大的,跟這些市場賣合適的車能掙錢。
分享一些數據,根據國泰君安證券2017年的研究報告,除去一二線城市的3.9億人,三線以下城市、縣鎮與農村的人口規模將近10億,其中鄉村常住人口超5.7億人(國家統計局數據整理),大量的村鎮縣遍布在廣袤的中國土地上。再加上村鎮之間交通并不發達,沒那么多地鐵公交車,開車出行可以說是剛需。

在這樣的背景下,根據百人會數據統計,下沉市場千人汽車保有量還不到100輛。這數有多小?對比一下,墨西哥千人汽車保有量297輛、馬來西亞千人汽車保有量是433輛。隨著道路交通法規日漸嚴苛,“限摩令”逐步落實,農村市場的汽車需求正不斷提升。
根據百人會分析,預計在2030 年農村汽車擁有量達到 159 輛 / 千人,總保有量達到 7001 萬輛。一系列的數據告訴我們,下沉市場有廣闊的汽車發展空間。
· 機遇:燃油車終將成為過去式 電動汽車自身有優勢
汽車包含燃油車與電動車,那為什么我們談論電動汽車在農村市場有新的機遇?
1. 燃油車不是長久之計
不可否認,目前在下沉市場消費者還是更加青睞于燃油車。但一方面消費者在逐步接受新的事物,另一方面則是燃油車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必然會走向落幕。

同樣在百人會的研究報告中顯示:如果農村地區全部發展燃油交通工具,將會導致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2030年污染物排放量將達到2017 年中國微型客車、小型客車和摩托車總排放量的 42%。
所以一味的通過燃油車發展農村汽車保有量并非善法。
2. 電動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相比于污染問題嚴峻的燃油車,電動汽車則可以做到行駛過程中的零排放。再加上國家的大力扶持,電動汽車似乎成為了下沉市場的新寵兒。除了政策支持,電動車又有哪些優勢呢?
一、充電方便
“我國布局了大量充電樁,可是私樁比例卻不高。電動車車主家門口沒有充電樁讓用車成本大幅上升。”世界汽車組織第一副主席董揚就在會上對充電難提出了尖銳的問題。誠然,充電問題除了速度不夠快,更大的問題是沒地方充電。

而下沉市場卻沒有這種問題。院子里建樁、家里出飛線都不會影響道路交通。至于電容方面。根據國家要求技術參數計算,農村家庭用電負荷可承受約 8.8kW,一般情況下能夠滿足電動汽車慢充功率需求。在下沉市場,充電樁并不是大城市居民眼中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二、用車成本低、續航滿足需求
雖然國際油價最近跌了不少,但是回升不可避免。采用電能出行不僅保障國家安全,也能有效降低成本。對于家里方便按照充電樁、出行距離不長的下沉市場居民來說,電動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先說價格,一款新能源車電耗在10-20kWh/百公里,農村用電約為0.55元/kWh。這意味著每一百公里只要花費10元左右,而燃油車的百公里油耗約為6L,按照目前約為6元/L的油價,百公里成本為36元,電動車的用車成本是燃油車的1/3。
另一方,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咨詢中心副主任李偉利在會上提到:下沉市場對續航里程的要求并不高。他表示,全國200多個中小城市,主體的城市規模約為2萬平方公里。這意味著續航里程超100km就可以滿足現在中小城市長距離通勤。電動汽車最大的成本在電池上,小電池意味著產品價格也可以得到控制。
三、購車價格并非高不可及
剛剛說到價格,咱們正好可以繼續往下聊:目前在下沉市場買一輛A0級或A00級電動車并非難以負擔。

我們知道,下沉市場的消費者收入有限,根據百人會數據統計,農村及鄉鎮居民的購車預算通常在4-7萬元左右。新能源汽車目前在該價格區間已經布局了一定數量的產品。
小結:電動汽車在國家戰略推動下,具備省錢、省事兒的屬性,在下沉市場有機會成為新的發展方向。
· 挑戰:性價比有限 發展不成熟 政策需規范
一件事物都要從兩面看,電動汽車有優勢也有不足,接下來我們簡單聊聊電動汽車“下鄉“存在的問題。
1. 產品數量有限
從“十城千輛“計劃開始,電動汽車已發展了十一年,但直到2017年左右才開始爆發式增長。雖然我們剛才提到電動汽車企業已經在市場進行了一定布局,但迄今為止下沉市場的專屬車型,仍然有限。

農村市場喜歡購買多用途汽車,即可以拉人,又可以拉貨,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7萬元以下的產品主要還是用于載人。
根據不完整統計,0-7萬元區間、面向下沉市場的新能源汽車僅有20余款,而燃油車則有上百款產品可供選擇,其中不乏大量的商乘兩用車。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汽車發展處處長馬春生更是在會上直言:農村是一個具有潛力的市場,希望廣大車企能夠在適用產品開發上多下一些工夫,打造一些適合農村市場的新能源產品。
2. 價格競爭力有限
雖然我們提到下沉市場的新能源汽車對于消費者來說是“負擔得起“了,諸如最新的五菱宏光MINI EV(續航120km)更是只要2.98萬元就可以買到。但絕大多數續航里程達到300km左右的微型車就要5萬元起步。

同樣是5萬元,在燃油車市場已經能買到吉利?遠景X3這樣的小型SUV車型了。同等級的電動車很難把成本控制到這么低。
3. 售后體系不健全
根據百人會報告顯示,目前電動汽車的售后體系也存在不足。一是農村汽車服務網點少(電車更少)、二是缺少針對電動汽車維保的硬件設施、三是相關技術維修人員短缺。

這方面不需要多展開,大家一想也能明白。如果買車后各方面保障不到位的話,消費者是不會花大幾萬買輛電動車的。
4. 政策法規規范力度不足
最后是法規支持不足,低速電動車大行其道。在筆者看來,這也是目前電動汽車下鄉的最大阻礙。
截至2019年,我國保有600多萬輛四輪低速電動車,其中絕大多數在農村地區。這些沒有獲得資質、路權的產品,2011—2017年銷量年均增長是66%,2017年銷售了130萬輛。遠高于我們的純電動汽車銷量。

在下沉市場,這些小幾萬塊錢的低速電動車受到消費者的追捧。短途出行、價格低廉、使用成本低、不需要駕照等多方面因素讓這一灰色產業野蠻生長。雖然有雷丁等低速電動車企業向正規軍轉型,但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對于這些低速電動車還是采用“視若無睹“的管轄方式。
董揚更是直言:政府對低速電動車已經包容十幾年了,遲遲不轉入正規發展的階段似乎有失偏頗。
小結:雖然新能源汽車有不少優勢,但面對產品線不夠豐富、燃油車的競爭、低速電動車襲擾等一系列問題,發展仍需政府的引導支持。
· 6點建議助力電動車下鄉 但產品好才是王道
怎么才能讓下沉市場中電動汽車良性發展?百人會方面提出了6點建議我們簡單地做一個解讀。
1. 在電動汽車下鄉過程中給予財政支持,如車輛置換補貼、充電費補貼或購置稅減免延續(相對城市延長)。
2. 提升產品安全性并加強對下沉市場消費者關于電動汽車的安全教育——電動汽車不是動不動就自燃,但也要有正確的操作。
3. 企業方面需加強服務網點建設(可與燃油車并軌),并培養相關的服務維修技術人才。
4. 將充電樁納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范疇,鼓勵私樁、快充樁的建設。
5. 研發適合農村地區的電動車,如續航較低但價格低廉的微型車、多功能商乘兩用車。
6. 推動電動汽車在下沉市場的共享出行、通過與太陽能板等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實現能源清潔與儲能功能。

當然,筆者認為除了多角度支持電動汽車發展,最重要的還是企業得讓產品的核心技術提升上來。6萬塊錢在農村能買輛燃油版的小型SUV,如果6萬元也能買上一款純電動的小型SUV,那相信電動汽車的時代就真的到來了。
寫在最后:如李克強總理所說,目前我國仍有6億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而絕大多數人都分布在廣袤的農村地區。這些人也有駕車出行的需求,也是值得車企關注的目標人群。
對他們,用一句“面朝黃土背朝天“來形容并不為過,對于他們來說:便宜才是硬道理。行業里總有聲音說未來消費的機會一定是向下沉市場轉移,像拼多多一樣才有新的機遇。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未來的市場很大,企業們的行動卻有限,推出適合下沉市場的產品至關重要。當然,這與產品技術關系密切,想改變也非一日之功。
筆者也期待著電動汽車發展的更加成熟,最終走入千家萬戶,幫助消費者朋友們讓生活更加便利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