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經驗不一定可靠,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經驗豐富做起事來自然是得心應手,可以少走許多彎路。
對于汽車空調故障而言,也是同樣的道理,前期遇到的故障種類多了,到了后面即使靠經驗也能搞定個七八成。
就汽車空調故障表現而言,常見的有以下5種。
面對這5種故障類型,相信各位也都有自己的一套招式。這里僅說明一下常規的排除思路,供大家參考。
01、空調不制冷
常規思路:
1.首先檢查系統壓力,并判斷空調系統內是否還有制冷劑存在。
2.若已無制冷劑則進行重新加注。
3.若檢查發現空調系統內制冷劑含量正常。此時應著重檢查壓縮機(能否正常吸合、供電是否正常、信號線是否正常等),還應考慮到其他影響信號產生的部件(如空調壓力開關、蒸發箱溫度傳感器、空調繼電器等)。
4.對于自動空調而言還可借助故障碼進行故障排除。
02、空調左側出熱風右側出冷風
常規思路:
1.在檢查風門故障的同時,還應注意暖風水閥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2.對于全自動空調還應考慮空調控制模塊部分是否也存在故障(雖說機率小,但也不能忽略)。

03、蒸發箱結冰/空調管結冰/霜
常規思路:
1.首先檢查空調排水孔是否能正常排水。
2.然后檢查蒸發箱溫度傳感器數據以及安裝位置是否正常(若異常需進行更換及復位)。
3.最后重新加注制冷劑(根據實際情況如有必要可將干燥瓶/干燥包、膨脹閥/節流閥、全部更換并進行空調管路的清洗,保證內部無水分存在。加注新的制冷劑前一定要保證空調系統的干凈且無泄漏)。
4.除上述思路外,空調控制系統(如空調面板、控制單元等)的影響因素也不可忽略。
04、間歇性不制冷、制冷效果差
常規思路:
1.首先判斷制冷劑是否足量。
2.觀察散熱風扇(電子扇)工作情況(高低速是否正常)。若不正常,故障點多發生在風扇繼電器、風扇控制模塊、風扇線路以及風扇本身等,應進行逐一排查。
3.若發現系統壓力過高,應先檢查冷凝器臟污嚴重程度,并進行清洗。清洗后若系統壓力恢復正常,制冷效果明顯得到改善,則說明故障是由于散熱不良引起。
05、空調出風口無風/風小/風向無法調節
常規思路:
1.在排除空調濾芯及蒸發箱表面臟污后,問題仍未解決,應將重點轉移至操縱部分。
2.拆卸空調操縱部分的飾板,并根據實際操作情況確定故障范圍,然后觀察對應風門電機/風門拉線等部件的動作情況(如電機不動作/動作卡滯/拉線錯位等)進一步確認故障位置。

除了上面的常規故障現象外,對于那些不走尋常路的故障,我們可以通過反向推理的方法進行分析。前提是我們必須對空調的整個系統有一個全方位的認識。
關于反向推理,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類別進行分析。
1、部件類
多指機械件如:壓縮機、冷凝器、蒸發箱、干燥瓶、膨脹閥、風門電機、鼓風機、暖風水閥、散熱風扇等。
以上部件工作異常時,多是由于磨損、抱死、表面臟污、堵塞、泄漏、卡滯、失衡等原因導致。以至于空調在使用時出現無冷風、冷風效果不佳、風向無法調節、異響、一邊熱風一邊涼風等非正常現象。

對于這樣的情況,在確認是機械部件自身故障(非電路原因)引起的,進行更換是最可靠的解決方案。
當然,在整個更換過程中,一定要避免人為拆裝失誤的情況。畢竟有些離奇的空調故障,就是因為這些不經意的小失誤導致的,排查起來賊辣要命!
故障實例:

2、傳感器類
關于傳感器這一塊我們不能只盯著與空調有直接聯系的室外/內溫度傳感器、蒸發箱溫度傳感器、空調壓力傳感器,而忽略了還有日照/雨量傳感器、空氣濕度傳感器以及水溫傳感器、進氣流量傳感器等。

一旦用于采集信息(如數字信號等)的傳感器出現異常(如數據失準、損壞等),直接導致控制單元收集到錯誤信息而發送錯誤的執行命令
(如蒸發箱溫度傳感器監測到環境溫度而非蒸發箱溫度時,控制單元則會讓壓縮機一直工作,進而導致蒸發箱結冰等現象的發生)。
在部分情況下,也會受發動機負荷的影響使空調系統停止工作。
故障實例:

3、模塊類
空調模塊作為空調系統中的核心控制部分,操作空調功能實現的同時,也與其他控制模塊進行通訊。一旦通訊中斷,將無法進行信息交互,最為直接的表現便是部分功能或整個空調系統的失效。
一般情況下,此部分出現故障時,用診斷電腦是可以讀取到相應的故障碼。此時可根據故障碼的提示進行分析。

故障實例:

4、線束類
在元部件功能完好的狀態下,若部件間的連接線束出現短路、斷路、虛接等情況時,同樣會引起汽車空調功能異常。
此類情況下,需要進行線束測量(如通斷、信號線、電源線、接地線等),并根據測量結果進行分析和故障點的定位與排除。

故障實例:

看完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