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配手指運動的區域幾乎占大腦皮層的1/3,其中拇指對應區是大腿的10倍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丁思遠
我們常常說“心靈手巧”,現代科學確實發現,雙手越靈活,大腦越能得到鍛煉,情緒管理、認知機能就越好。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大腦皮層中與手部運動有關的部位面積非常大。解剖學發現,支配手指運動的區域幾乎占據大腦皮層的1/3,其中拇指運動對應區幾乎是大腿的10倍。這就意味著,當我們運動手指時,大腦被激活和鍛煉的區域,比鍛煉其他身體部位的更多。因此,在我們幼年大腦飛速發展的時候,手部的動作會特別多。出生沒多久的孩子就喜歡用手來探索和感知世界,觸摸和擺弄各種東西,并逐步發展成運用手指的精細操作,比如組裝玩具、寫字畫畫、捏橡皮泥等。手部運動越多,精細操作越頻繁和熟練,腦部的發育也就越快越完善。
此外,手指在幫助我們短期內活躍思維、平靜情緒上也有很大作用。有研究表明,手指運動一定時間后,大腦的頂葉皮質和基底節的代謝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前者有助于提升思維水平,讓我們更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后者有助于情緒穩定,使人們更快地從不良情緒中走出來。正因如此,很多人在情緒不穩的時候,如焦慮、緊張、恐懼時,手部動作也會相應增多,比如啃咬手指、摳手指、轉筆、重復抓握等。這些表現并不是毫無價值的,只要不危及健康,有助于緩解壓力。
既然手部運動和健腦、提升思維和情緒有關,那我們就可以通過有意識地鍛煉手部來促進兒童腦部發育、減緩老年人大腦衰退速度、提升情緒調節能力。除了平時可以運動雙手來進行精細的操作諸如彈拉樂器、做做手工,還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嘗試一下。
1.雙手分別張握。每只手都握兩個大小適中的球,然后雙手以不同速度和方向轉球。沒有球的情況下,可以雙手以十指緊扣的方式交握,然后同時張開左右手的不同手指,逐漸加速。
2.模擬螃蟹行走。雙手靠在一起,向兩邊打開,模擬螃蟹兩側的腿;然后讓五指協調前行、后退和轉彎,像螃蟹走路一樣,盡可能地快速。
3.手指分攏練習。雙手伸平并攏,先張開拇指,其余四指保持并攏;然后拇指和食指并攏,其余三指并攏;接著拇指、食指和中指并攏,剩余兩指并攏,以此類推。熟練后,雙手可以不同方向并攏并加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