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機械表有四大復雜機構分別是陀飛輪、萬年歷、打簧問表和計時碼表。凡是擁有其中之一的是手表的價錢都是不是鬧著玩。但在鐘表歷史上還有一種特殊結構,卻與四大復雜機構之一不分上下,今天鑫諾德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特殊鐘表結構是什么來頭。

大約在200多年前,冶金技術還未發展起來。當時能拿來做手表機芯發條材質只有普通的碳鋼,那時候鋼條扎扁淬火,烤藍盤為一個圓的形狀的螺旋形發條。這種發條
發力原理就像彈簧一樣,壓縮它就可以蓄力,放松時其就會釋放動力。但是這個過程屬于直線衰弱,就是越到后面,動力越是不足。而且這種發條機構釋放動力十分不均勻,從而影響了鐘表走時的精準度。

為了解決這個動力釋放不勻稱的問題,鐘表大師寶璣先生發明了錐形均力系統——芝麻鏈傳動系統。這個調速裝置,一頭大一頭小。纏繞鏈條的錐形輪的形狀,就像寶塔的樣子,同時寶塔和發條盒之間需要一個東西來鏈接,這就是“芝麻鏈”。芝麻鏈的鏈子與自行車的鏈條很相像,鏈節非常細小,猶如芝麻粒大小,因此被叫做“芝麻鏈”。

根據阿基米德杠桿原理,芝麻鏈傳動系統作用確保鐘表的齒輪系統一直由相同的扭力來驅動,而不受發條上鏈釋放狀況的影響。其工作原理就是,上發條時,從粗到細,芝麻鏈被纏繞到塔輪上。發條滿弦時力矩最大,但是芝麻鏈在塔輪的最細端,需要用很大的力才能帶動輪系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發條力矩越來越小,芝麻鏈的工作位置也同步變化(由細向粗的方向還原)。發條釋放完畢,芝麻鏈全部纏繞在條盒上。如此一來可以保證發條力矩的釋放均衡,從而有效地改善手表走時的精準度。

作為機械鐘表的一項尖端精密的早期發明,最開始高檔鐘表普遍使用芝麻鏈結構,以提高鐘表的走時精度。而近代一般較常出現在鐘和懷表結構當中,而在在手表里很少使用芝麻鏈結構,那是為什么現代鐘表不再使用芝麻鏈結構呢?

其實是新工藝新材質的出現,如今采用不銹鋼材料制作而成的s形發條,其不僅可以抵消動力輸出的不穩定性,而且還將發條容易過松和過緊的部位已經被剪掉了,一做到發條盒動力輸出穩定。與芝麻鏈傳動系統相比起來,不僅結構簡單,而且體積小,不占據空間,能做出更薄的機芯。

但是現今依然有手表品牌執著于“芝麻鏈”,例如朗格、寶璣、真力時等。其實芝麻鏈和陀飛輪現今的處境一模一樣,基本上是為了展現品牌的精湛制表工藝,提升機械手表復雜性,并沒有起到很大的實際功能作用。

因此,更有手表品牌將陀飛輪和芝麻鏈結構結合在機芯中,完美演繹精密機械的美感。今天鑫諾德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到這里,喜歡的本文的朋友可以點個贊,加個關,往期有更多有趣好看的內容哦!下次小編繼續和大家分享更多簡單有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