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炸、炒……國人的烹飪方式中,這幾種出現頻率最高,而食用油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主角。飯菜香不香,就看油放得多不多。
但過“油”不及,攝入過量或食用劣質油,都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一張圖表,為你梳理7種常見食用油的優缺點和烹調建議?:
吃太油給身體帶來3大負擔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監測數據顯示,我國居民每人每天平均攝入食用油41.8克,包括植物油37.1克和動物油4.7克,明顯高于25克的推薦量。
飲食過“油”,可能給身體帶來以下負擔:
01
加速肥胖
油大的菜肴及油炸食品脂肪含量高,對體重控制非常不利,1克脂肪產生9千卡熱量,運動量和其他飲食量不變的情況下,每天多吃進去10克油脂,一年就會增重7斤多。
02
代謝變差
研究發現,連續食用高脂食物5天后,人體代謝就會發生改變,表現為肌肉代謝葡萄糖的能力被擾亂,這會使得身體無法對胰島素做出反應,而這正是引發糖尿病和其他代謝疾病的一個風險因素。
從長遠看,這是導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源頭。
03
心臟不適
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研究發現,正餐中含油量過多,飯后兩小時出現心臟不適的風險高出4倍。
衛健委的10條“減油”建議
吃油不僅要了解每種油的特點,還要從攝入量上做控制。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10條減油宣傳核心信息,以下為大家逐一解讀,教你健康吃油。
油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和維生素E的重要來源,有助食物中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利用,但攝入過多會影響健康。
植物油和動物油攝入過多會導致肥胖,增加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發病風險。
建議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調油攝入量不超過25克。
烹飪時多用蒸、煮、燉、燜、涼拌等方式,使用不粘鍋、烤箱、電餅鐺等烹調器,均可減少用油量。
家庭使用帶刻度的控油壺,定量用油、總量控制。
高溫烹調油、植物奶油、奶精、起酥油等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要減少反式脂肪酸攝入量,每日不超過2克。
少吃油炸香脆食品和加工零食,如餅干、糕點、薯條、薯片。
購買包裝食品時閱讀營養成分表,堅持選擇少油食品。
減少在外就餐頻次,合理點餐,避免浪費。
從小培養清淡不油膩的飲食習慣。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