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子,這個月搖號中了嗎?”
“沒有啊,慢慢搖著吧。”
對于在北上廣深的打工人來說,搖號這件事情已經不新鮮了。我表姐在北京,搖了7年燃油車指標都沒中,最后選擇了純電動車指標。相比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除了搖號之外,還可以選擇車牌競價。而近期這三個城市的一月份競價結果也陸續發布。

其中上海的平均成交價格最高,達到了91863元,要知道這個價格已經足夠買到一部車了。而參與競價的人數超過了23萬人,是2017年10月之后人數最多的一次,指標投放數量是1.3萬張,中標率大約5.7%。也就是說,100個人里面,最多只有6個人有資格花接近10萬元買到一塊車牌。

深圳的車牌價格相比上海的就低了不少,并且參與競拍的人數也要比上海更少。廣州是這三個城市中車牌最便宜的,2021年1月份的平均成交價不到2.2萬元。

車牌的搖號和競價,全部都是針對“藍牌”實行的政策,對于“綠牌”的新能源指標,不但沒有限購政策,而且各地還會有不同程度的補貼。這也就為一大部分搖號多年無果的人提供了一個擁有指標的機會。

除了北京之外,上海、廣州、深圳這些地方的插電混動車型也可以直接獲得一張“綠牌”。所以在這些地方,插電混動的車型就成為了一個比較普遍的選擇。但實際上更多選擇插電混動車型的人,也只是需要那一個指標而已,車子買來之后完全當做一個燃油車使用,并不會進行充電。
不過,限制燃油車數量的增長并不全是為了促進電動車的發展,緩解堵車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各地花式治堵
當然了,限制機動車數量的增長,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治理交通擁堵。
百度地圖前段時間發布了2020年全國城市擁堵排名,其中北京、上海、廣州都在前十名,深圳沒有進入前十。至于榜單中的擁堵指數,就是早晚高峰期通行時間與平峰期通行時間的比值。

可以看到前十名的城市中,擁堵指數在1.7-2.3的范圍內。簡單理解就是平時半個小時的車程,高峰期的時候要開一個小時,時間翻倍。
各地對于緩解擁堵也都有著不同的解決方法,北京的工作日尾號限行已經實行多年,深圳的早晚高峰期時段外地車禁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廣州的開四停四政策讓很多人都不好理解,上海對于外地車輛的限行則分為高架橋和地面道路。

城市擁堵,這也算是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在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發達城市工作定居,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買車來提高出行便利性。但是城市道路的修建工作趕不上機動車數量的增長速度,于是就出現了越來越擁堵的情況。
要想富,先修路
這里我們來看一個概念:道路網密度,是指一定范圍內的道路總里程與該范圍面積的比值。


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為例,廣州的道路網密度是7.1km/km2,而深圳的密度達到了9.5km/km2。也就是說,深圳每兩條道路之間的距離,要比廣州的更短。再加上深圳早晚高峰期的禁行政策,所以深圳的擁堵排名才能夠低于廣州。


但是對于廣州、北京、上海這樣有較多老城區的城市來說,想要快速增加道路網密度絕非易事。于是,在廣州的老城區就會有各種各樣的高架橋道路。以此來增加道路的里程數,緩解車多帶來的交通壓力。另外,公共交通便利性的提升對于解決擁堵也有促進作用。
寫在最后
堵車,這已經成了人們的日常。路窄、車多這些都是造成堵車的原因,為了治理堵車,車牌搖號、車輛限行都成了比較常用的辦法。很多公司也在實行“錯峰上下班”的辦法,以此來讓自己的員工避開早晚高峰期。至于作為駕駛員的我們,最簡單的就是開車的時候守規矩,隨意加塞這種操作,也只會讓道路堵車更加嚴重。

(圖片來源網絡)
撰文 / 成子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