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人把Quattro吹上了天。
從技術架構上來說,Quattro的確有著更好的物理結構,即便是電子及程度更高的Quattro ultra智能四驅系統,它的工作狀態也要比很多智能四驅更為強勢。
很多人信奉的Quattro,或許更多信奉的是托森,而不是Quattro本身,就像很多人因為Quattro丟掉了托森,換上了冠齒以及多片離合器就將這份喜愛拋之腦后,然后言辭鑿鑿的告訴所有人,Quattro變了,奧迪減配了,Quattro不配叫Quattro了。
事實上,Quattro一直都是很平凡的四驅系統,它被行業過度夸大,過度捧殺了。
你有聽過本田的SH-AWD嗎,有沒有聽過三菱的超選四驅,斯巴魯的DCCD你不會不知道吧,事實上所有人都認為的技術強勢,只是把奧迪的Quattro跟寶馬、奧迪的四驅系統相比,甚至在跟沒有四驅系統的雷克薩斯,講究后驅豪華的雷克薩斯相比。
的確,Quattro很強,但沒有強到可以因為一套四驅系統,就真的可以征服山川大陸的地步。
前陣子買了臺Quattro版的A5 Sportback 45TFSI,因為北方還沒有迎來雪天,所以沒有辦法在冰天雪地的路面上體驗到Quattro的神奇,但我有一種預感,Quattro只是一個增分項,只是對車輛動態有一個更好的極限把控,僅此而已。
目前的駕駛感受是,Quattro的存在讓A5在即便濕滑路面上過彎的時候,依然有一個很好的把控度,同時S檔地板油起步的時候,Quattro的抓地力能夠讓車輪將每一匹馬力動力傳導到地面上,根本不會有撓胎的情況出現。
接下來就說說Quattro的意義吧。
很多人擁有的Quattro是托森版,也有很多人是冠狀齒輪以及多片離合器,事實上這些都不重要,對于偏向于城市行駛的奧迪來說,Quattro的意義不在于擁有多么極限的越野能力,而是在于能夠很好的 匹配用戶駕駛習慣。
當年的奧迪Q5L因為丟掉了托森而被人痛斥減配。
好,這個時候我有其它的看法,作為一臺不折不扣的城市SUV,老版本Q5的實力是無可厚非的,但我們也應該知道的是,絕大多數奧迪Q5會因為這是一臺承載式SUV以及它背后的高昂維修價值,可能連個稍高一點的馬路牙子都不舍得攀爬。
那么它裝備托森,是一輩子都發揮不出這套四驅系統的極限,但還有一個問題,老款Q5因為裝備了托森,就必須要裝備8AT,這一套動力系統的出現大大增高了油耗,工信部的油耗數據,老款Q5就達到了8.4L,日常油耗根本下不來10L。
你以為所有的奧迪Q5車主看到這樣的 油耗會高興?即便他們隨手加一箱98汽油都不心疼,但在油耗高這件事兒上,奧迪Q7車主也會很介意。
但換裝了Quattro ultra四驅,奧迪Q5L可以用上反應更快,更省油的DL雙離合變速箱,同時油耗也從8.4L百公里降到了7.2L百公里,怎么跑都不會上10L油耗的表現,給奧迪減輕了排放負擔,也讓用戶多了一些喜悅。
當然,四驅系統結構是變了,托森變成ultra本質上的意義不能混亂,但還是那句話,城市SUV可能到賣掉換車,都不會在車主手中跑一次越野路線。
技術要跟隨產品定位,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力。
一直以來,Quattro都被過分夸大,它的作用其實只是在越野場景中才能有所體現,但事實上奧迪的Quattro車型基本上都不能去越野,糟糕的車身剛性,不好的離地間隙、接近角、離去角以及通過角,Quattro就像是木桶中一塊極高的木板,想要存住更多的水,有強悍的Quattro不行,還需要其它優勢支撐。
在很多場景中,Quattro也是干瞪眼。
比如說冰雪路面中,就算是再強的Quattro,也沒有兩驅車換上雪地胎來的從容,過分夸大Quattro很容易誤導車主,給車主一種“我是Quattro我可以大腳踩油門”的假象,但事實上,Quattro只是負責動力分配而已,說白了這就是四驅系統的終極奧義。
動力分配之后,還得由輪胎執行。
所以,我要說的是,再好的四驅系統,必須要有合適的輪胎才能發揮出最大效力,即便你想拿著奧迪Quattro去越野,也請換上越野胎,想用它在冰天雪地的路面上浪一波,也請注意車速,更換雪地胎。
你只管踩油門,其它的交給Quattro這句話嚴重的捧殺奧迪,我覺得不如換成“如果你想早一點讓Quattro報廢,就請大腳踩油門”來的實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