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小北逛了軍事博物館
陪大家感受了祖國的軍事力量
今天,小北又來到國家博物館
這里,有祖國悠久的文化力量
海宇攸同
廣州秦漢考古成果展
國家博物館一年四季各有展出
最近比較值得一看的就是這個
它由國博與廣州相關部門合作舉辦
匯集了南越王墓、南越王宮以及
廣州其他秦漢遺址出土的各類文物
有關秦漢時期的展覽向來倍受關注
上一次比較知名的是海昏候墓展覽
這一次展覽的內容則比較廣泛豐富
大概分為“南域明珠”“四宇同光”
“美食美器”“絲路序章”這四個單元
展出文物330余件(組)
南域明珠
所謂“南域明珠”,可概指古番禺
也就是今天的廣州地區
此地扼守珠江與南海間交通咽喉
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及印度洋
乃至歐洲和非洲的“南大門”
自秦始皇統一各國之后
這片稱為“嶺南”的地區便迎來大發展
經濟、文化、海上交通的開拓
使這里成為海內外貿易的重要結點
也成為秦漢時期南域最耀眼的明珠
此單元的展覽,便是對嶺南地區的
歷史文化等各方面進行梳理和展示
我們可以看到南越王墓出土的金印
玉印、組玉佩、銅勾鑃、木簡
甚至還有倍受矚目的絲縷玉衣等
四宇同光
秦始皇一統天下,書同文,車同軌
讓我們有了統一的文化發展基礎
王朝主流文化也輻射到嶺南地區
與本地文化交流、融合,異彩紛呈
嶺南地區的文化即有漢文化的特征
也有本土文化的特色,風情奇異
本單元的展示,可以讓我們看到
南越王宮出土的印花大方磚
熊飾踏跺、“萬歲瓦當”這樣的特產
以及南越王墓出土的玉龍帶鉤等
讓我們可以感受到嶺南文化的魅力
美食美器
“美食文化”是刻印在我們骨子里的基因
有段子說,中國人對萬物的第一個看法是
能吃不?好吃不?怎么吃!
可見,我們對吃的追求有多么深入骨髓
據此,也引申出了燦爛豐富的飲食文化
涵蓋著物產、烹飪、工藝、風俗、禮儀
等方方面面的內容,不同地區的飲食
也有著各自的源流和特色,嶺南亦如此
秦漢時期,嶺南人民已開始運用了
水濡、火烹、曝曬等多種手段來烹飪
雖然諸多珍饈已煙消云散,但透過古物
我們依然可以窺見古時人們的飲食文化
本單元展示的便是嶺南地區飲食文化
包括日常生活、禮儀制度、藝術審美等
重點展品有鎏金銅壺、銅鈁、銅鑒等
絲路序章
我們都知道絲綢之路連接歐亞大陸
最廣為人知的便是陸上絲綢之路
但海上同樣有一條絲綢之路連接歐亞
廣州便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它持續了兩千多年不斷發展的歷史
近年來的考古發現,讓我們對
秦漢時期廣州的對外貿易有所了解
尤其造船技術、石構建筑等方面
廣州與西方的交流緊密且多元
本單元便重點展示嶺南地區
與域外的貿易往來及文化交流
重點展品有陶船、銅提筒
四聯體銅熏爐、陶俑座燈等
在這四大單元中也不乏亮點展品
像絲縷玉衣、璽印封泥、青銅勾鑃等
代表性遺存是南越頂級貴族的標志
還有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的建筑構件
揭示了南越高級宮殿建筑的規格
它們與其他遺存共同呈現了
秦漢嶺南地區家國一體的政治文化格局
據了解,南越王墓是嶺南地區
發現的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豐富
年代最早的一座彩畫石室墓
是中國漢代考古中的重大發現之一
南越王宮遺址也是考古發現的
中國早期宮苑典型實例之一
展覽從八月起,預計展出三個月
感興趣的話,不妨來實地觀賞
中國古代佛造像
參觀完海宇攸同,如果不過癮
那國博還有諸多展覽可順道一觀
中國古代佛造像作為國博常設展
以極高的藝術價值歷來倍受關注
佛造像是一個特殊的藝術門類
體現了中國古代雕塑技藝
與精神信仰的高度融合
但凡佛門所在,皆有佛像存世
自古以來,隨著佛教傳播
在華夏文明的浸潤下,佛造像
從濃郁的異域風格逐漸發展成
包含中國文化藝術內涵的藝術瑰寶
在佛門東進二千年的歷程中
佛像是文明交流的代表之一
是外來文化與中國文化融合的典范
中國古代佛造像展覽用265件藏品
勾勒出中國古代佛造像的發展歷程
呈現著不同地域佛造像的造型特色
以其豐富的內涵彰顯中華文化的精髓
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
以個人喜好而論,小北喜歡北18展廳
該展廳目前正有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
近些年熒屏上各種古裝劇里的服飾
在這里都能找到真實的歷史原型
展覽按歷史時期分為6個部分
先秦服飾、秦漢魏晉南北朝服飾
隋唐五代服飾、宋遼金西夏元服飾
明代服飾、清代服飾
這六大部分展出文物近130件(套)
包括玉石器、陶器、服裝等
為求真實,還展出多件實物
包括40余件(套)輔助展品
約170幅圖片和多媒體設施
力求讓觀眾全面了解古代的服飾
展覽還有15尊服飾復原人像
可以讓觀眾對古代服飾一目了然
最棒的是還設置了互動設備
游客可以親自“試穿”各朝服飾
其實,大家也都知道
國博很大,展覽也很多
除了特展、專題展等臨時展外
國博本身的常設展覽也很精彩
小北這次只推薦了這四座展
還有更多展覽,靜待大家來發現
地址:北京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天安門廣場東側
開放時間:每天9:00-17:00(16時停止入館),周一例行閉館(節假日除外)
交通:地鐵1號線天安門東站:C口、D口出站
門票:因疫情防控需求,國家博物館目前采取錯峰限流預約開放,個人觀眾需提前1-7天在“國家博物館”官方網站或微信公眾號預約,每天分為以下三個預約入館時段:9:00-10:00(3500人),10:00-13:30(4000人),13:30-15:30(4500人)。參觀當天憑預約時使用的本人二代身份證原件(外籍人士和港、澳、臺地區觀眾憑預約二維碼)從北門西側入館參觀。
TIPS:參觀預約僅提供個人參觀預約,不接受現場預約和團體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