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趙在一家重點小學做語文老師,前段時間,親戚找到小趙,希望可以通過他認識下校長,疏通下關系,讓孩子可以去重點小學借讀。
面對親戚的請求,小趙陷入了兩難,直接拒絕,怕傷了感情,讓父母為難,答應的話,萬一親戚做出些“違規”行為,不僅會給校長惹下麻煩還會讓自己陷入不義。
不知道怎么辦的小趙選擇了逃避,每次親戚打來電話,她都說最近沒有機會和校長說,漸漸地,親戚也悟出了其中含義,便不再打擾。
可是年末聚會時,親戚的臉上不再有好臉色,還陰陽怪氣地諷刺道:“當老師的沒本事,賺不了幾個錢還愛假清高。”
無論是在生活還是職場中,我們在和他人交往時,難免會有和小趙一樣的遭遇。
身邊有朋友,親人,找自己幫忙做一些事情或是提出一些請求,比如:借錢、用職務之便辦些事、幫一些忙等。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并不愿意去做,但又不好意思說,就會讓自己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
有人礙于面子,違心答應,最后也只是損人不利己,徒增煩惱,可是不答應,又顯得自己太過矯情。
雖說幫助他人無可厚非,但也應該量力而行,面對不當的訴求時,還是應該堅持自己的原則,特別是對方提出的事情可能損害到你的利益,或是有違倫理道德、法律的,我們更應該表明立場,直接拒絕并且及時糾正。
學會說“不”是一門學問。
我們該如何做,才能在拒絕的時候,不讓自己尷尬,又給對方一個臺階下呢?這就需要我們掌握以下3個技巧:
1、巧妙反彈
當別人向你提出一個不合理的請求時,最聰明的做法就是用同樣的理由拒絕。
比如同事說:“小李,這個月還沒發工資,我沒生活費了,能借我500塊錢嗎?”
你就可以回:“我和你賺的是一樣的薪資。平時花的也不比你少,我也沒生活費了。要不咱倆一起吃泡面吧。”
還有一種就是提出一個更難的要求去讓他幫忙。
每個人都會計算成本,當他找你幫忙的代價太大時,他心里肯定會有所猶豫,然后放棄。
2、敷衍拒絕
很多時候,我們在面對不愿意答應的請求時,會敷衍了事,含糊其辭的接招,拖到對方“火燒眉毛”的時候,選擇放棄。
比如同事著急提交一份項目資料,但他又不愿意自己寫,找你幫忙時,你就可以說:“我現在手上還有些工作,不急的話可以等這個周末,我這邊項目交接完了再幫你看一下。”
這種情況下,但凡有些領悟能力的人基本上就可以聽到你言語中的“拒絕”之意了。
這樣的拒絕方法同樣適用于較為親密的人,不會太傷感情。
3、善于轉移
當我們不知道要不要答應對方的請求時,可以采用迂回的戰術,采取轉移話題的方式,分散對方的注意力,把重點轉移到他說的話上,而不是未來想要表達的事情上。
比如對方說自己的孩子沒分到重點小學,你知道他是來找你“托關系”的,便可以在對方沒開口前,轉移話題,可以說:
- 現在家長為了培養孩子下多少辛苦
- 然后轉到現在教育局管理得特別嚴格
- 之前有人托關系進了學校,最后相關老師遭到了處分
先轉移矛盾,對家長的辛苦表示同情,讓他感覺你和他站在了一條戰線,然后再直指話題,說明事情的嚴重后果,讓他不好意思再開口。
因為開始的話題開始共情,所以對你的“拒絕”自然也不好意思埋怨。從對方的立場闡明觀點,對方自然更容易接受。
其實,學會說“不”并不難,只要我們找對方法,給對方一個臺階,就不會鬧得太難看
除此之外,拒絕他人時盡量做到有禮貌,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歉意,多說“對不起”、“不好意思”、“請諒解”等詞,也會適當的削弱對方被拒后的尷尬和不甘心。
今日話題:他還有哪些“拒絕”他人無理要求的狠招,歡迎留言討論。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