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每天一睜眼想到今天的工作就覺得煩,對工作失去熱情和激情、提不起任何興趣,面對突如而來的工作會覺得被打擾,感受到一點壓力就想要辭職?
這是進入到職業倦怠期了。
01 什么是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是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
通常表現在情緒枯竭、去人性化和效能喪失3個方面:
- 情緒枯竭:在工作時會有強烈的疲倦感,靠休息無法緩解,后期逐漸發展為厭倦,難以對工作提起興趣,缺乏活力,每天如同行尸走肉,依附慣性來生活。
- 去人性化:對同事漠不關心,缺乏共情能力,習慣一個人待著,對工作對象過于冷漠,對工作敷衍了事,有時甚至會憤世嫉俗,變得有攻擊性。
- 效能喪失:認為自己無法勝任工作,對工作結果不再抱有任何期待,消極處事,再也無法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滿足感,覺得工作沒有意義。
02 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
1、自我期望過高
對工作過于理想主義、脫離現實,導致工作不滿足自身期望時,便會感覺到疲憊。
面對越來越“卷”的職場環境,每個人都在拼命向前奔跑,但是不合時宜的增長和“拔苗助長”的成長模式,只會讓自己陷入自我懷疑的怪圈,產生職業倦怠。
2、領導長期打壓
心理學家弗魯登伯格在談論“職業倦怠”時曾經提到:職業倦怠就是你有能力去工作,但是你卻沒有動力去工作。
在大四時,我進入一家教育公司做運營,每次會議討論方案意見時,無論你說的是對是錯,領導都會一一否決,時間一長,得不到肯定的我不再積極主動提意見,還產生了強烈的抵觸情緒,越工作越累,最終選擇了離職。
3、負面情緒過剩
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消極思維模式會對職業發展產生不好的影響。
一個過于感性、容易焦慮抑郁、精神脆弱的人,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感。他們過多地在乎周圍人的情緒,導致最后只能被情緒所累。
還有一種人渾身都是刺,競爭意識和領地意識非常的強,對同事抱有敵意,對領導抱有成見,這樣的人往往會因為沖動導致不好的結果,當負面情緒積攢到一定程度時,便會爆發。
4、外部環境變動
職場中,有很多人的立場非常的不堅定,環境一變動,自己就如同驚弓之鳥一般,草木皆兵。比如當周圍有同事辭職、職業發展和自己的價值觀出現偏差時,不會主動地解決問題,而是選擇逆來順受。
當環境的負面影響積攢到一定的承載量,自己便會崩潰,對工作失望,產生職業倦怠。
5、高壓超額工作
工作時,如果你的工作量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沒完成一件事,你便會有強烈的成就感,促動你進一步的行動,提升。
相反的,如果領導給你安排緊急重要,且超過你能力范圍的工作時,在到達一個臨界點之后,便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產生嚴重的自我懷疑,從而對工作失去熱情。
03 如何克服職業倦怠?
1、公司組織
- 明確工作責任:工作時,明確工作角色、責任和任務分配,在做績效評定時,客觀進行評價,提供相關建議及意見。
- 接納員工意見:對于員工提出的觀點要適當鼓勵和肯定,試著接納員工對工作的改進意見。
- 提供反饋信息:對于員工的問題要予以及時的反饋,多溝通交流。
2、周圍同事
- 善于傾聽:對于處于職業倦怠期的同事要給予理解和幫助,主動傾聽他們的想法,緩解對方的壓力。
- 提供建議:根據對方的狀態,提出合適的參考意見,通過分享自己的經歷實現共情,讓對方覺得自己不是孤身一人。
3、個人
- 接納認識自己:改變對自身工作的認知,重新構建認知體系,專注自身發展,建立良好的自我認知,接納、認識自己,在工作中不斷完善、提升。
- 學會排解壓力: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負面情緒堆積過重時,可以找工作的前輩和身邊朋友尋求幫助,也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運動,轉移注意力。
- 明確工作目標:很多人之所以會職業倦怠,就是因為沒有目標,所以在壓力一大時,就會出現“能力恐慌”,開始焦慮。所以,明確目標是非常重要的,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細化成一個小目標去執行,這樣便不會被周圍環境所影響。
職業生涯有起有伏是正常現象,不用過度焦慮。適當的讓自己“慢下來”,重構認知,細化目標,一點點突破自己的舒適區,終有一天你會擺脫職場倦怠,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宰。
今日話題:你在不想上班時,是以什么理由說服自己的?歡迎留言討論。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