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我有個幫人修改英文簡歷的副業,每年的考研復試季也是我這副業的旺季。由于一流高校研究生或者國際企業的應聘者,很多都是在各自領域小有成就的人,所以他們簡歷中顯示出的過人之處,小果我早就見怪不怪,畢竟再優秀的人,放進一個大家都差不多的人群里,也顯得沒什么大不了了。
但每年又都有那么幾份讓小果我產生些額外觸動的簡歷。例如最近有個專科男生,他的簡歷就像是一段普通人被生活逼成頭鐵中年人的證明。
他來自湖北的一個小縣城,和大多數年少時并沒能趁早在學業上取得優異成績的孩子一樣,他只能在湖北的殘酷教育競爭環境下勉強跌進高考大門,考上了廈門一所不知名專科學校。在這個離家遠、離海近的地方,他并沒有和很多有著類似經歷的同學一樣怨天尤人或者得過且過,但也沒有像小說里一樣“一不小心”就開竅了,考回清華北大。
他只是沒讓自己閑著,去做了當時他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他在校友會的幫助下發起了一個基金會,這個基金會旨在幫助家庭比較貧困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基礎的生活費。他通過賣廢品,銷售廈門當地特產以及拉贊助的方式,在讀書期間共籌集了20萬左右的資金提供給來自不同地方的貧困學子。而這個基金會到目前也仍然在運行中。
他學的專業并不主流,叫商檢技術,這個專業可能有些人不太了解,它屬于海關工作范疇里的一小塊報關報檢工作,學習的課程主要是食品檢測、報關檢測等。由于這個專業太過細分,而專科又不能報考海關公務員,于是他們班上絕大部分同學都選擇了轉行。
在并沒有很多工作選擇的情況下,他回到家鄉的城市,從麥當勞的基層干起,用三年才升職到餐廳副經理的位置,負責員工的招聘、排班、工時工資的核算等等。2015年,他意識到這樣下去的生活沒有他想要的未來,畢竟成為了管理層,收入也依然很低,他決定辭職轉行。任何通過正規途徑取得過正經工作的人,都知道離開一個干了三年好不容易才得到晉升的崗位,對一個普通人來說有多難。
而那幾年恰好是互聯網各個企業如雨后春筍一樣冒出來的時候。他作為一個之前并不擅長考試學習的人,離職后并沒去享受幾年躺平生活,而是立即參加了一個計算機技能培訓班,學習編程。
一年后,他在一個很小的本地公司里找到了研發工程師的工作,主要負責開發公司的編解碼器相關業務。一年后,他從小公司跳槽了大一點的企業,做研發工程師,負責車載系統的開發工作。又工作了兩年后的19年,他終于跳槽到了一家大型的科技企業,做自動座艙系統開發。
是的。畢業于不知名專科,沒什么背景,跨行半路入門的普通人,成為了如今熱門技術領域的從業者。對很多天才來說,這可能是畢業的起點位置,對他來說,這用了7年時間。幾乎是他畢業后全部的青春時光。
19年到22年,他從一個研發工程師晉升到部門主管,管理一個54人的團隊。要知道這可是大廠紛紛裁員的疫情三年,而他和他帶領的團隊卻為不少上市整車廠電子架構貢獻了多項技術專利,事業蒸蒸日上。21年他們團隊負責的座艙產品還獲得了中國智能座艙系統前十。他所在公司也準備向新能源汽車智能化以及無人駕駛領域轉型,并促使他考研到工科背景的一流高校,去進一步學習和了解人工智能和無人駕駛相關的課題和最新的動態。
如果只看他最近三年滿是各種“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熱詞的技術流簡歷,那相信我們大多聯想到的是一個畢業于名校的天之驕子高材生。不過這的確是一個外行專科生,用了十年才好不容易達到的高度。
不知道當他的簡歷投出去,面試官會怎么看待。或許在眾多優秀簡歷中依然算不上多出眾。但小果透過他的一紙簡歷看到的,是一個曾經不得志的少年,一路不曾真正放棄,用自己平凡的天賦和背景,抓住眼前并沒多么光明的機會,硬生生把路越走越寬敞的樣子。
我們有太多說起來沒什么,撞上去卻比巨石還堅硬的困境:你不考上重點高中就完了,你不考上雙一流大學就完了,你不找個有前景的工作就完了,你年紀太大熱門行業不要了......好像我們的人生,走錯一步,就別再想有什么本質改變了,能修修補補地活下去就算有韌性了。
但這位專科生的簡歷卻把各種對普通人命運的限制砸了一個遍,還都砸得稀碎。而他的方法特別簡單:學習,不放棄,不心急。有天賦有背景的人用一年,那我就用十年。而十年后,他也成為了有專業背景,有技術能力,即將踏入名校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