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車充電過程中,很多用戶都喜歡“隨用隨充”的方式。那么,這種方式到底好不好呢?對電池有沒有傷害?今天通過真實車型分析來詳細解讀一番。
首先,我們先來看電池,從目前市場上的主流電動車來看,一般電池有三種,分別為鉛酸電池、石墨烯電池、鋰電池。而其中,使用最多的還是鉛酸電池,而這類電池擁有一定的充放電次數(shù),以48V12Ah鉛酸電池為例,完全充放電次數(shù)在300-350次左右,這意味著車輛2天進行一次充電的話,正常電池能使用2年以上。不過,一般用戶不會把電池用到完全沒電才去充電,因此如果是采用“隨用隨充”的方式,在電量還剩50%進行充電,正常是能用3-4年的。因此,在一定條件下進行“隨用隨充”,是利于電池壽命延長的。
其次,我們來看“隨用隨充”的缺點。大家要知道的是,電動車在運行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熱量,而在剛停車的時候,電池仍保持高溫狀態(tài)。這個時候,如果直接選擇“隨用隨充”,那么處于高溫的電池還會繼續(xù)升溫,就容易出現(xiàn)失水問題,從而使電池使用壽命縮短。因此,在“隨用隨充”前,將電動車靜置半個小時,待電池冷卻后,再進行充電,這樣就能保證車輛電池更加耐用,不會出現(xiàn)被充壞的問題。
綜合來看,電動車是可以選擇“隨用隨充”的,且時機選擇正確,電動車電池使用壽命也會更長,而如果時機不對,那么反而會傷害電池。
當然,很多用戶還會有這樣的疑問:到底該如何“隨用隨充”呢?其實,不同的車況需要不同的對待。例如是老舊電動車,且配備的是低容量電池,那么每天都要進行“隨用隨充”,正常在停車后半小時進行充電,且充電時間控制在6小時內(nèi)就可以了。而如果是剛買的新車,且選配的是大容量電池,那么“隨用隨充”可以適當延長,2-3天進行一次,且同樣需要在停車后半小時進行充電,且充電時間控制在8小時內(nèi)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