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籠、湯團、海棠糕、魚圓……
每座古鎮都是“吃貨”們的天堂,
周末,不必跋山涉水,
在家門口的古鎮兜一兜,
嘗嘗特色小吃,賞賞江南美景~
南翔古鎮·南翔小籠
國家級非遺美食、首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南翔小籠真真是上海人的摯愛了!已經有140多年歷史的南翔小籠,經過幾代人的薪火相傳,已成為傳世美味!
除了做法考究,南翔小籠在品種上也不斷地進行創新,為了跟上變化的時代潮流,提供給食客們更多的選擇。
經過幾代傳人的不懈努力,南翔小籠也從曾經單一的品種到如今形成系列:鮮肉、蟹粉、蟹黃、蟹膏、蝦仁、野菜、松茸、鮑魚、刺參、牛肝菌、馬蘭頭等等十余種口味。
七寶古鎮·老街湯團
七寶老街上最經典的當屬那白乎乎胖溜溜的湯團,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找一家湯團店,踏踏實實坐下。
七寶湯團有很多口味,門口木牌上清清楚楚標著湯團的口味和價格,鮮肉、蟹粉、薺菜、芝麻、豆沙、棗泥、花生等。不同湯團各有特色,鮮肉的湯汁醇厚,芝麻的香甜油潤,薺菜肉的鮮美滑爽、棗泥的棗香酸糯……總有一款適合你。
剛燒好的湯團,入口不粘牙,米香、豆香、芝麻香、肉香,香氣四溢,令人垂涎。咬一口,甜甜糯糯的,再看看外面熱鬧的景色,樂趣無窮。
朱家角古鎮·阿婆粽
在朱家角,粽子可不僅僅是端午節的專利。原汁原味的阿婆手工粽子,粽葉包裹的是家鄉的味道,一切思鄉、懷舊、純真的情緒,都能在粽子里得到最溫暖妥帖的安放。
阿婆沒有復雜的技法、炫目的配料、精致的器皿,只有傳統手工、零添加的執著,以及食物本身的質樸與美味。
牛肉、鮮肉、蛋黃、板栗......各式新奇口味的粽子,都能在這里“一網打盡”。阿婆們采用傳統的制作方式,每個粽子都是手工包裹,入口軟糯,唇齒留香,讓你恨不得長兩個胃,把每個口味的粽子都品嘗個遍。
楓涇古鎮·丁蹄
楓涇丁蹄,在上海的西南角,聞名了數百年,還曾與茅臺一同獲巴拿馬國際金獎。
冷吃軟糯可口,熱吃酥而不爛、油而不膩。不少人不遠千里來到楓涇古鎮,只為了這一口正宗的楓涇丁蹄。
楓涇丁蹄以楓涇豬為原料,配合楓涇黃酒和楓涇醬油,才能燒制出最正宗的楓涇丁蹄。光是油光锃亮的色澤,就能讓人食欲大增。
泗涇古鎮·廣利粽子
泗涇廣利粽子具有松、鮮、酥、咸淡適口、香氣濃郁的特點,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已被評為泗涇鎮古鎮特色、百年品牌。
泗涇廣利粽子選料講究,制作技藝精湛,有廣利大肉粽、五花大肉粽、蛋黃大肉粽、白糖桂花豆沙粽、紅豆蜜棗粽、血糯板栗粽等種類。
廣利粽子的特色在于一鍋古法“老湯汁”,老湯中加入新湯,新湯又熬成老湯,粽子要在湯中熬煮1小時、再燜3小時才能出鍋,糯米黏性很強,肉質肥瘦相間,入口即化,咸香無比,吃一口真是滿嘴的享受啊!
莊行老街·羊肉燒酒
羊肉燒酒是莊行地區數百年逐漸形成的傳統飲食文化,有“千年伏羊看莊行”的美譽,每年七、八月份都會舉辦莊行伏羊節。
三伏天吃羊肉,再喝上一杯燒酒,一身大汗,那叫一個舒爽。
莊行羊肉的烹制方法,有羊頭湯、白切羊肉、紅燒羊肉、蔥爆羊肉、燉羊肉、羊四寶、手撕羊肉等,其中最地道的吃法是白煮。大多數吃客都是伴以燒酒(白酒或黃酒)下肚。
新場古鎮·海棠糕
海棠糕,始于清代,因糕形似海棠花而行名。同梅花糕一樣,同為一道歷史悠久的花色點心。香甜可口,熱食尤佳。
一塊好吃的海棠糕,保持剛出爐時金黃色澤,焦糖色的表皮散發甜味,一口咬下去,細膩的豆沙餡即刻流淌而出。
逛著古鎮,品嘗著有歷史感的美食,也是一種幸福。古鎮的人們保留著這樣一份不驕不躁的淳樸,就如這海棠糕一般綿甜柔軟,令人難忘。
高橋古鎮·松餅
浦東的高橋鎮,制糕點是來由已久的傳統,尤其以松餅最為出名。高橋松餅源于光緒年間,當時鎮上趙姓大戶家道中落,趙妻將自制塌餅,提籃于茶坊煙鋪出售,做成的餅,小巧可口,又松又脆,也就是如今的“松餅”。
高橋松餅酥皮層次分明,每層薄如紙,又被稱為“千層餅”。這可是高橋人傳承百年的本幫糕餅,餅邊雪白,咬一口,酥到掉渣,內里還夾著豆沙餡、核桃餡、紅棗餡。
到了婚嫁喜日,高橋松餅少不得的,不過啊,現在要是想吃,只能是大遠跑一趟高橋了。
羅店古鎮·魚圓
羅店魚圓是民間的傳統菜品,是羅店人戒不掉的舌尖上的美食。它味道鮮美,多吃不膩,可作點心配料,又可作湯,逢年節喜慶,餐桌上都少不了魚圓。
羅店魚圓的原材料主要以草魚為主,加一點豬油、蔥白、姜汁、清水 ,就可以制做魚圓了。
羅店魚圓形狀圓整、色澤潔白、細膩,柔軟晶瑩;加入特制的調料,使得口感鮮嫩、爽滑,凡是品嘗過的人家都會贊不絕口。
除了以上的美食之外,
古鎮里還有更多的隱藏美食
等著你來發現哦~
編輯:張天一
資料:樂游上海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