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操心完延遲到65歲退休的事情,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醫保改革也來了。
我們這代人,算是啥好事都趕上了。
#如果不繳納五險一金會怎樣的詞條,悄悄沖到了熱搜第二。
這個問題今天拿出來討論,肯定不是為了鼓勵大家不繳納五險一金,而是細細說下最近的醫保改革。
近期,江蘇、黑龍江、江西、湖北武漢等地,陸續啟動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改革,再次刺痛公眾神經。
改革的思路幾乎是統一的,降低劃入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的金額,單位繳納的醫保將全部劃入統籌賬戶,壯大統籌賬戶的資金池。
圖源:說財貓加工制作
上層給出的原因是:個人醫保賬戶躺著太多錢,沒有很好發揮醫療保險的共濟保障功能。
因此盤活這些有限資金,加大劃入統籌賬戶的比例,解決此前參保職工“有病的不夠花,沒病的用不了”的問題。
但大部份人的直觀感受是:以后每個月打到醫保個人賬戶上的"錢變少"了。
網友也炸開鍋了……
這就很讓人好奇了,我國13.63億參保人的個人醫保賬戶上,到底躺了多少錢?
01.個人醫保賬戶,結存超1萬億
醫保局現有的數據,可以考究到2018年。
我們的醫保有兩類,一個是職工醫保,包含打工人、個體戶和靈活就業人群,由個人和單位繳納;
另一個是城鄉居民醫保,包含農村和城鎮非打工人(比如學生、孩子等)。
參保人數來看,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的占比接近1:3,即分別有約3.5億和10億人參保;
但從醫保基金收入來看,2021年全國基本醫保總收入是2.87萬億,其中,職工醫保的收入占了大頭,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的占比接近2:1。
即職工醫保的基金收入為1.9萬億,而城鄉居民醫保的收入為9700億。
現實的情況是:
3.5億的打工人,一年交了1.9萬億的醫保,而超過10億的城鄉居民,醫保基金的收入不到1萬億。
關于醫保賬戶,一共有三個“錢袋子”:個人賬戶、統籌基金及城鄉居民醫保賬戶。
在整理數據中還發現,這三個錢袋子,近幾年的累計結余情況各不相同。
2021年,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的累計結余為1.18萬億,統籌基金累計結余1.77萬億,而城鄉居民醫保累計結余6717億元。
統籌基金的錢,主要是用于調劑分配的。
醫保改革,就是看中了個人賬戶躺著的這1萬億。太多了,要盤活筆錢。
從增長的趨勢來看,醫保肯定不是沒錢。
而是職工醫保的結余增長速度,比城鄉居民醫保的結余增長要快得多,每年都增加上千億。
而城鄉居民醫保的每年結余率,卻下滑得很厲害。
近兩年,城鄉居民的基本醫保當期結余規模有所下滑,主要是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的支出增長過快導致。
2018-2021年,居民醫保人均籌資從693元上升至889元,但這兩年當期的結余規模并沒有延續增長的態勢。
02.延長醫保繳費年限
實際上,醫保改革不是最近的事情。
早在2021年,國務院發布《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隨后各省開始落實醫保改革。
以廣東省舉例,2022年初就頒文實施醫保改革。
原通知我們也去看了,基本的改革思路都是一致的:
提高職工醫保普通門診待遇,減少劃入個人醫保賬戶的資金,增加劃入統籌基金的金額。
以廣東為例:打工人每個月的醫保繳納由個人和單位繳納構成,改革后,個人繳納的醫保還是計入個人賬戶,單位繳納的醫保全部劃入統籌基金。
退休人員的醫保個賬由職工醫保統籌基金按額定劃入,目前月劃入額度為2021年各地市基本養老金月平均金額的2.8%(此前的比例為4.1%)。
也就是說,2022年12月,退休人員個人賬戶每月扣除長護險后,實際劃入的金額為160.42元。
廣州是去年12月1日正式落地醫保改革,貓崽也發現戶頭上的金額,確實有變化。
以前,35歲以上的在職職工,個人賬戶劃入的繳費基數有3%、3.8%;
現在,全部職工的繳費比例,統一調整為2%。
廣州醫保新政策減少統籌基金劃入35周歲以上在職職工個人賬戶的金額,用于提高醫保統籌待遇。
除了打工人的個人醫保賬戶有變動外,退休人員的個賬也同樣按比例減少。
醫保改革轟轟烈烈,提倡共同富裕的當下,也更加追求醫療保障的公平。
但還要再說個bad news,退休年份要延遲,醫保繳費年限也延長了。
廣東將逐步統一全省職工醫保繳費年限政策,到2030年1月1日,累計繳費年限統一為:男職工30年、女職工25年。
而且,醫保繳費年限延長也將在全國推行,不少省市去年已經頒布了通知。
以前,各地執行的醫保最低繳費年限是不一樣的,比如廣州之前是滿10年或15年即可,北京則按照男滿25年,女滿20年的標準等。
未來,醫保繳費年限都將逐步統一。
當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滿足累計繳費年限的人,退休后可以領到養老金+醫保金。
有多少還不確定,但至少也是一筆財富。
只是這筆財富,要健康長壽才行。
關注貓崽,長命百載~
掃下方二維碼,備注“說財貓”,進粉絲群一起暢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