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有這樣一種奇異的食物,它能夠把江南“綠透”,它散發著獨特的清香,軟糯異常卻不粘牙,餡料可甜可咸,細細咀嚼之后,味道纏繞在舌尖久散不去,它便是“青團”。
青團可以說是江南一帶在春天最具代表的一種美食,Q彈軟糯,清香撲鼻,油綠如玉,青團還有很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兄弟姐妹,例如:蒿子粑粑、清明粿、艾粄、清明餃、艾粿等等,地方不同,叫法也不同,但它們就是不同形狀和不同餡料的“青團”,在以前,青團都是寒食節的食物,后來清明節與寒食節融合,就成為了清明節的代表食物,是在清明節祭祀逝去的親人時用的祭品,現在變成了“家鄉的味道”。
上面說到青團的名字有很多,下文就用“青團”來統稱,青團的口味也是多變的,可甜可咸,經典的豆沙、黑芝麻白糖、蛋黃肉松、雪菜筍丁豬肉餡、蘿卜絲豬肉餡等等,餡料是根據家人的喜好來決定的,青團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外觀顏色是“青色”的,這是春天的顏色,那青團的“青”來自于什么呢?
青團的“青”因為中國地大物博,所以各地所使用的“青”也是各不相同的,下面和大家分享5種常見的“青”,這5種“青”都能被用來制作青團,看看你的身邊有哪一種?喜歡吃青團的朋友一定要趁著春季,自己親手制作一次!
一、【艾蒿】
艾蒿,也叫艾草、艾葉、艾苗等等,地方不同,叫法也有所差異,它是制作青團最常用的原材料之一,也是出現頻率最高的“青”,到了春天,艾蒿在田間地頭就很常見,現在不僅有野生的艾蒿,還有專門種植艾蒿的,所以一般到了清明節前后,在菜市場或者超市都能買到,也可以自己去田間采摘,但一定要確定是艾蒿,不認識艾蒿的朋友還是選擇購買會更穩妥。
艾蒿有散寒祛濕、消炎、增加食欲的功效,清明前后,陰雨濕冷,這時候適量食用艾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艾蒿除了能用來做青團,也能炒著吃或者是煎蛋,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醒脾理氣、驅寒祛濕、升陽溫通的作用。
用艾蒿來做清明粑粑的處理方法也很簡單,清洗干凈的艾蒿,需要焯水,焯水的時候加點小蘇打,能避免艾蒿變色,讓顏色更加翠綠不發黑,1斤艾蒿搭配1g小蘇打,鍋中水開,先下小蘇打,再下艾蒿,水再次煮開之后煮1-2分鐘,出鍋過冷水,擠干水分,放在料理機中攪打成艾蒿泥,和入粉中即可,用艾蒿做的青團有獨特的野草清香。
二、【鼠曲草】
鼠曲草也是很多地方用來做青團的原材料,在民間對它的稱呼各異,清明菜、清明草、棉棉菜、黃草粑等等都是它,到了清明節前后,一般在土壤濕潤的田坎和草地上的都能見到它的身影,鼠曲草最大的特點就是頂上有黃色的小花,莖桿上有白色的絨毛,用鼠曲草做的青團沒有艾蒿的香味,是鼠曲草獨有的香味,但是它韌性會更足,口感是柔韌中帶有軟糯,顏色沒有艾蒿的青團那么綠。
三、【漿麥草】
漿麥草,又叫雀麥草、野子麥等等,一般野生的漿麥草在江南水鄉的河岸、溝渠、田埂邊很常見,老一輩的常說漿麥草有“清心敗火”的功效,非常適合春季食用,漿麥草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種雜草,就算自己去了田野也不一定能找到,但漿麥草具有良好的著色性能,在江蘇、浙江和上海等地很多居民都喜歡用漿麥草制作青團。漿麥草中含有大量水分,直接將它的汁液榨取出來,和糯米粉充分拌勻。用它制成的青團色澤鮮艷。
市面上一般很少買到新鮮的漿麥草,喜歡用漿麥草做青團的朋友可以去網上購買漿麥草粉或者漿麥草汁,會更簡單方便。
四、【苧麻葉】
苧麻葉做青團在江南地區比較常見,老一輩的都說用苧麻葉做出來的青團很正宗很好吃,比艾葉還要清香,它的嫩葉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但現在卻越來越少見,這是因為采摘下來的苧麻的嫩葉不能做直接用,需要用石灰先腌制一下去除苧麻葉中的酸澀味,過程比較復雜,而且用石灰腌制的過程中如果沒有處理好,做出來的青團會有一股奇怪的味道,所以現在用苧麻葉做的青團也越來越少見。
如果大家對處理苧麻葉有好的方法,也歡迎留言給小編哦!
五、【泥胡菜】
比起上面說的艾蒿和鼠曲草,泥胡菜做青團會少見一些,泥胡菜在我們當地也叫“青”,就是因為它能用來做“青團”,泥胡菜味道略苦,用它來做青團需要采它的嫩苗,泥胡菜的嫩苗不僅能用來做青團,還是春天里常見的野菜之一,平時拿來清炒或者煎蛋都是不錯的選擇。
【青團的做法之前和大家分享過很多,豆沙餡清明粿、黑芝麻堅果餡的清明粿、蛋黃肉松餡的青團、雪菜筍丁豬肉餡的清明餃等等,有喜歡的朋友可以翻看之前的教程,配方和比例都詳細說明,讓你一次就能成功。】
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