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網站訪問量不是很大的,例如日均兩三百人訪問的,一般選擇個1-2M左右帶寬就足夠了,假如我們網站在每天特殊時間段訪問量會很高,我們可以選擇按量付費,這樣我們網站就不會出現因為帶寬不足而導致網站訪問故障了,另外,有些網站會集中在某幾天,或者某幾周訪問量爆發式增長的情況(一般多為網站做推廣或者企業做活動之類的時候),那么后期我們可以給服務器增加臨時帶寬,這樣可以節約我們建站成本。

首先我們了解下云服務器的流量和帶寬是怎樣換算的:
帶寬:流量=1:150,就是說1M帶寬=150M的流量。
舉例說明:
1.如果你的站是圖片網站或者論壇網站,1M帶寬就相當于200人左右在線。假如說是下載的話,那么就要看并發連接數目。最后用并發數目除以每個人所占用的帶寬。
例如:2400人同時在線,2400人并發同時操作,每個人的頁面30KB,那么合算成帶寬就是:2400/(30KB*8)=10Mb
2.,如果你的站是視頻或者音頻站
例如網絡環境是并發數目是1000,高清視頻碼率是2Mbps,標清碼率是1Mbps。假如:1:2,單節點并發按600計算,那么它的總輸出帶寬是多少呢?
答:2002+4001=800Mbps
PC=PV/TCt*f
其中,PC是并發數,T是觀測時間,即產生PV的時間長度,比如一天中的14個小時產生了20萬并發,則公式中T=146060秒,PV=20萬。C是單個頁面請求的HTTP連接數,t是連接的持續時間,一般取一個估計用戶等待連接的時長,比如用戶在平均等待5秒發現網頁還沒打開就不耐煩了,那么這個t可以取5秒。
f表示極端情況下PV相對于平均PV的倍數。
BW=PSPC8bit/byte*r/t
其中BW為帶寬大小,PS為頁面平均大小,PC為并發數,8bit/byte是單位轉換,1byte=8bit,r是因數,代表極端情況,作用跟并發估計中的f因數差不多。t指用戶能忍受的平均最大等待時間,比如20秒之內網頁沒有完全打開,用戶就會離開,則t取20秒。同樣,這個公式估計的也是單個服務器的帶寬需求,或者是網站的總帶寬需求。
這里說的 M 其實是 Mbps =Mbit/s 即兆比特每秒。Million bits per second的縮寫。傳輸速率是指集線器的數據交換能力,也叫“帶寬”,單位是Mbps(兆位/秒)。
對于一般的文字類網站來說1M帶寬承受1000IP大致上還是可以的,如果同一時間訪問過多也會不夠用。1M帶寬如果圖片過多,必然是不夠用的,而且網站打開也不會很快!所以建議不是專門做圖片分享站的伙伴們可以使用一些插件以及緩存插件可以加快網站的訪問速度。